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曹思

    摘 要:随着农业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发展目标,就要做好施肥处理工作。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础,深入剖析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酶以及生物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0-0087-02 ?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154? ? ? ?文献标志码:A

    影响土壤质量的因素较多,除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外,还有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与土壤的其他理化性状(例如机质、养分等)相比,土壤的生物特性(例如呼吸、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等)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土壤微生物量不仅是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持续循环和转化的基础,还是土壤当中用于储存植物有效养分的重要“仓库”,在反映土壤环境因子方面尤为敏感,即便是土壤出现比较小的变动,其活性也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在土壤能量流动中,还是在物质循环中,均能发现酶。酶是整个土壤生态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土壤当中的磷酸酶、蔗糖酶等水解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当中各种养分的循环情况,是反应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分析不同的施肥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产生的影响,进而提高土壤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某试验点位于115°13′E,39°12′N,年均气温12 ℃,海拔41.9 m,年降水量550 mm,年蒸发量1 061 mm。各种灾害性天气多发生于春、夏季。试验从2010年开始,土壤母质是典型的黄土性物质,在试验起始阶段,耕层土壤主要有如下理化性质:全氮为0.804 g·kg-1,有机质为12.20 g·kg-1,全钾为14.65 g·kg-1,全磷为0.672 g·kg-1,速效钾为64.7 g·kg-1。

    1.2 ?试验设计

    本次研究中,所选长期肥料试验共6个,分别为撂荒(CK0)、氮磷钾+秸秆(NPKS)、氮磷钾(NPK)、对照(CK,种植作物与未施肥)、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氮磷钾(NPK)与氮磷钾+有机肥(NPKM)。其中,氮肥就是尿素(施肥量150 kg·hm-2),磷肥所选用的是过磷酸钙(施肥量75 kg·hm-2),钾肥是氯化钾(施肥量45 kg·hm-2),M是有机肥(施肥量22.0 mg·hm-2),养分含量钾78 kg·hm-2、磷63 kg·hm-2、氮146 kg·hm-2。在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前,需先施肥,另外,在播种小麦前,还需要做好基肥。

    基本的种植制度:冬小麦与夏玉米之间进行复种连作,包含NPKS、NPK、CK等处理;而在具体种植时,冬小麦-玉米与冬小麦-大豆之间进行复种轮作[2]。

    1.3 ?测试方法

    2010年6月开始试验,在收获夏玉米时,于田间进行取样,各处理均划分为重复取样小区3个,分别取耕层土壤(0~20 cm);然后在各小区中再取土壤(5个点),充分混匀,当作取样小区的最终样品。所得到的新鲜土样需要先过筛(筛孔为2 mm),然后在特定温度下保存(4 ℃),以便为微生物量碳、氮的分析提供方便;而将另外一部分放于室温下自然风干,然后分别过筛(筛孔为1 mm、0.25 mm),用作测定土壤化学性状以及土壤酶的活性[3]。

    而土样微生物量碳与氮则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进行测定;浸提液当中的微生物量碳需要选用K2Cr2O7实施加热氧化处理,然后运用FeSO4滴定法进行测定;微生物量氮可选用凯氏定氮法来测定。各土样都需要连续测定3次。而土壤呼吸可选用室内密闭培养法来检测。完成培养后,采用标准酸对NaOH溶液进行滴定。

    还需说明的是,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土壤转化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再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磷酸酶活性。而对于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来讲,则选用传统分析法进行测定。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全氮。此外,采用高氯酸-硫酸-钼锑抗比色法对全磷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用LSD法进行多因素之间的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施肥制度下土壤的理化性状分析

    与长期不施肥的土壤相比,施肥能够使土壤当中的速效磷、全氮、有机质等明显增加,与此同时,还能使土壤容重、pH值降低。而在各种施肥处理操作当中,无论是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还是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壤,其中的速效磷、全氮、有机质等物质含量均最高。

    还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施化肥,且采取玉米-小麦复种连作的种植方式,尽管有助于提升各种养分含量,但是在各种施肥制度当中,其养分含量反而处于最低状态,但容重、pH值却比较高。

    而对于长期施化肥,而且采用大豆-小麦与玉米-小麦复种轮作的种植方式,与长期复种连作相比,可使养分含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还有助于容重、pH值的降低。

    2.2 ?各种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碳所产生的影响

    长期采用不同施肥方式,会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尤其是長期撂荒的土壤,其中所含的微生物量碳氮与其他各农田土壤处理相比,要明显偏高。而农田土壤不同,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较,各种施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均明显偏高。其中,不管是有机肥配施处理,还是长期化肥处理,均能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得到提升,长期复种轮作处理后的微生物量碳氮明显偏高。

    2.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酶活性产生的影响

    转化酶又被称为蔗糖酶,有报道指出,施肥处理所得到的蔗糖酶活性,相比于长期不施肥作物的转化酶明显偏高;但与长期撂荒处理相比,却明显偏低。从种植方式来分析,与长期复种连作相比,长期复种轮作在提高转化酶活性方面的效能更为突出。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尿素转化过程中,脲酶发挥着关键作用。经过分析可知,与长期不施肥土壤相比,长期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最高的是有机肥配施处理与长期化肥处理,而长期秸秆还田次之。增施秸秆、厩肥等有机物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此外,长期复种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脲酶活性。

    3 ?结束语

    在长期撂荒的土地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值,但不会影响土壤中的磷含量。在农田土壤当中,长期施化肥和增施有机肥,会提高速效磷的含量,全氮、全磷均最高。而长期秸秆还田与复种轮作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还能达到降低容重、pH值的目的。

    土壤酶多来自土壤微生物代谢,同时从土壤中动物、植物分解中也能得到,土壤中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均能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娟,赵秉强,李秀英,等.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5):113-119.

    [2]王桂跃,苏婷,韩海亮,等.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8(5):142-149.

    [3]郑勇,高勇生,张丽梅,等.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1(2):31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