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点染:打通学生作文不“精”之道
李丰华
[摘要]习作中的细节描写“虽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就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细节描写不“精”的问题,教师可从充分利用教材,积极拓展积累,打磨写作技巧三方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切实将细节描写落到实处。
[关键词]细节描写;阅读感悟;观察积累;锤炼雕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81-02
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每读到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之处,总会圈圈画画,做些批注点评。但是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的作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虽然在选材立意上没有问题,但是在细节描写上语言干瘪,内容枯燥,亮点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作文中的细节处“点染”不到位,写得不够精致。因此,指导学生将作文细节描写落到实处,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悟细节描写之精妙
人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特别是统编版的小语教材里收录的文章,更是具有习作训练的专项单元,这些文章的选取,都是为指导学生作文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会注重阅读,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模仿这些文章来写作文,或者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凭空想象写作文,而忽视了指导学生精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部分。其实,学习教材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将文本中的细节段落作为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才是教师需要去关注的点。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既优美又精彩的段落,品悟这些精彩片段和其中的细节描写,那学生在习作中必然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
如统编教材六上16课《盼》这篇课文,就用了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作者捕捉了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在教学时,这些细节描写决不能轻易放过,要引导学生重点品悟,并从文本学习中引申到写作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懂得,这些细节描写能够使你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二、积极拓展积累,丰富厚实学生细节描写之资本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深刻地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之密切。任何脱离生活的作文都是虚假的、空洞的,没有生命的。而教材中的文本又是生活范例的典型再现,为学生的积累更是提供了最直接的源泉。
(一)摘录教材片断,积累习作素材
教材上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里面的妙语佳句,精彩段落数不胜数。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更要要求学生把文本中那些精彩语句,生动描写有选择地、精准地摘录下来,并反复地读,吃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为之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支撑。对于有的精彩段落,还可以布置背诵,这样有利于培养语感,形成对文字,对文学的敏感性,以后动笔就会不由自主地流露。
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积累好词好句,他们会反感,毕竟你增加了他们的课外作业负担。所以教师要从本质上让学生喜欢上积累好词佳句,就要培养他们的积累兴趣。教师不妨集中出示一些精彩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融入其中,接下来再去摘录积累,这样也算是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借鉴。
(二)捕捉生活场景,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大舞台,作为教师要着力去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小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尤其是那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变化、一个秘密,只要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有感触的,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小喜小悲也值得抒写。所以,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观察笔记本,把每天中那些好玩的,真实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简单地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了。
教师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说说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注意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明白,说得有条理,说得规范。说话的内容也要逐步从简单的到具体的,从平淡的到生动的。特别是学校的生活,更是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可以说更加直接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写作素材,所以更不能轻易放过。
三、打磨写作技巧,强化学生细节描写之本领
积累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将积累的这些素材,轻松自然地运用于习作中。特别是习作过程中的细节描写,教师还是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必要的写作技巧才能表现出来。而这样的写作技巧,又必须要经过专项的强化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
(一)锤炼词语,雕琢细节
例文赏析:
李老师站在三分线外,单手运球,双脚不停地小范围移动着,在调整最佳角度和姿势,佯装投射。这时,防守球员迅速扑上来。只见,李老师弯着腰,左右手不停地拍着球。球,一下在前,一下在后,一下在左,一下在右,完全让防守人摸不着。突然他一个箭步向右变向,摆脱了防守人,来到一片空阔地。此刻,他用右手托住球的底部,左手扶住球的侧面,双腿弯曲,两眼紧紧盯着篮筐,然后轻轻一跳,手臂快速向上一举,同時手腕一抖,整个动作流畅自然,一气呵成。球也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落进篮筐……
从例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在描写老师运球投篮的细节描写的时候,他所选用的动词,一定是建立在对老师,对这个过程进行了细致人微的观察的基础上的。小作者抓住“扑”“弯”“拍”“摆脱”“拖住”“扶住”“弯曲”“紧盯”“举”“抖”等一系列动词,把老师运球摆脱防守,再起跳投篮这个过程刻画得细致人微,读着文字就画面感十足,这就是一篇文章细节描写的神奇之处。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锤炼词语,精推细敲,精雕细琢,文字才会变得更贴切,更生动,才能真正吸引读者。
(二)放慢镜头,刻画细节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在一瞬间或者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为时间较短,很多时候我们都没能来得及去细致地观察就结束了。这个时候就要教给学生,有意将时间“暂停”,或者“放慢镜头”。
(例文細化前):
黄一飞发球了,他快速地把球向我发了过来。我赶紧用板一推,没想到是个旋转球,球一碰我的板,出界了!
(例文细化后):
黄一飞左手拿球,右手握拍,眼睛紧紧地注视着我。我也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心想:“发球吧!”只见,他把球往空中轻轻一抛,然后挥拍击打。只听“咣当”一声,那球便迅速地向我这边跳了过来。我赶紧拿拍,用力一挡。谁知这居然是个旋转球,一接触我的球拍,立即变了方向,向球桌的边角跑去。“糟糕!”我不由得大喊一声,没想到,我居然“吃”了对方的发球,真是失败啊!
打乒乓球,你推我挡,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在观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人细致人微的观察。如果我们将时间有意识地“暂停”一下,放慢镜头,将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这个细节就会被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读起来也是画面感十足!
(三)巧用修辞,凸显细节
叶圣陶说:“用一个比喻,要能比不用比喻更鲜明、更生动、更能打动读者。”修辞手法在表达上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可感。在作文时巧用比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文细化前):
一场大雨将要下起来了,先是天空变暗了,风大了,接着雨下下来了……
(例文细化后):
天,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暗起来了,犹如被蒙上了一层黑纱,看样子一场雨是跑不掉了。刚一出门就被一阵风顶得张不开嘴,睁不开眼。一些厂房的彩钢顶都被吹得呼啦呼啦的响,那些塑钢顶仿佛一瞬间就可以被大风带走,看起来都十分的吓人。不一会儿,小雨点就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学着汽车的喇叭声滴滴答答像是在开狂欢会。紧接着,豆粒般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到脸上的滋味可不好受,就像一块小石头扔到脸上一样,很疼。你瞧,雨点儿落在房顶上,落在地面上,调皮地溅起了一朵朵水花,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
(四)变换角度,丰富细节
写作时选取的角度不同,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境界亦随之不同。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内容,主题体现。
(例文细化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例文细化后):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前,她就这样静静地站着,默不作声,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了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又变成了鱼儿,感受到了水的甘甜……这时,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露出被窝的手上,她伸出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可又马上收了回去,怕惊醒了自己的宝贝。
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那细节就是作文的眼睛,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有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有血肉,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可以使情节明朗化,向高潮推波助澜,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每一篇文章的细节描写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细节,写“精”作文细节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