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美电视剧对文学名著的二次解读
张海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媒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相比于书面阅读,人们更倾向于电子化阅读和图像视听化阅读,所以越来越多的书本文字演化为可视可听的电影或电视剧,许多文学名著和文学作品相继被搬上荧屏。英国经过几百年的文学积累,从文艺复兴至今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家提供无数的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也成为电视编剧们的创作灵感源泉,英国电视剧更是因其所独特的“英伦范”文艺气息被世界各地区的观众广为关注。与美剧和其他地区电视劇不同,BBC出品的影视作品很多都是根据文学名著改编而来,颇为成功的如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简爱》,狄更斯所著的《雾都孤儿》等,简·奥斯汀所写就的《傲慢与偏见》更是几经翻拍。这些文学作品经过改编成为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扩大文学作品的知名度,促进图书销量,如《神探夏洛克》上映后,与福尔摩斯探案相关的书籍销售量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文学作品有着大量的读者群体和粉丝基础,其故事框架也被人们所接受,在这些前提下进行改编,会提高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
2010年初,BBC广播公司推出《神探夏洛克》第一季,首季播出就吸纳了900多万英国群众,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海外播放权。BBC的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一共三季,每一季包含三集,每一集90分钟,叙事节奏紧凑,电视画面与电影画面不分伯仲,再加上原著小说的粉丝基础和自播出以来的良好口碑,这部剧始终保持只增不减的热度。这部剧改编自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将两位主人公和他们的探案故事嫁接到现代社会中来,从夏洛克与华生相遇并在贝克街221B公寓合租开始,演绎了现代版的神探与助手共同解决案件的故事。这部作品在人物、故事情节方面都忠实于原著,继承了原著精神,但是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其对文学作品的二次解读开拓了别出心裁的文学作品改编的新境界。
一、 尊重传统,忠实原著
戏剧、小说和电影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一个好故事。《福尔摩斯探案集》就是流传了几个世纪的好故事,而以其为蓝本进行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作品都尽可能地把场景还原至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烟雾弥漫的伦敦,对原著故事进行重现,只有一部分作品,如美国的《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则改动较大,不仅华生的角色成了华裔女性,原著中的推理也增加了许多枪战和打斗,但这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书迷的接受。
《神探夏洛克》尊重传统、忠诚原著首先体现在故事剧情设定,编剧并没有将原著中的故事进行一一重现,而是重新排列组合,把原著故事中最经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提取,重新打造新的故事剧情。第一季中的三个故事的情节和元素,我们可以在原著《跳舞的小人》《五个桔核》《四签名》《血字的研究》等几个故事中找到;第二季的故事改编自原著中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波西米亚丑闻》《最后一案》;第三季则改编自《空屋》《最后的致意》等。所以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的电视剧故事情节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不仅如此,这部剧中的很多细节也都能从原著中找到蛛丝马迹。原著中的福尔摩斯是个烟斗不离手的烟鬼,但是编剧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现代伦敦,就不得不考虑伦敦禁烟令,所以夏洛克变成了爱贴尼古丁贴片的“烟鬼”;原著中的华生参加阿富汗战役,而电视剧中的华生经历塔利班的战役;第二季中改编于《莱辛巴赫瀑布》的《坠落》,夏洛克从楼顶降落,“fall”双关原著和电视剧集中的名字。
除了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忠实于原著,案件的推理过程也把原著中的文字搬到荧屏上来。夏洛克在进行案件现场观察时,许多线索会以单词或图像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这些文字和图像进行半透明化处理,既不影响画面的呈现,也会帮助观众了解夏洛克的思维过程和推理过程。[1]这些可视化处理与原著中福尔摩斯解释破案过程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电视剧中也让主人公个人陈述或旁白解释的话,就会让观众感觉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所以“可视化”不仅不会让案件侦破变得神乎其神,还会使夏洛克的推理过程和思维过程清晰明了,故事情节发展更易为人们接受。另外,观众可以根据夏洛克在案件现场获知的线索,与之一起对案件的疑点进行推理和化解,从而实现良好的互动。这部电视剧也成了烧脑神剧和考验观众智商的剧集,很多观众通过猜想案件结果获得成就感,也有很多观众看完《神探夏洛克》后对编剧的高智商和思维的出其不意佩服得五体投地。
另外,电视剧的内核精神与原著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原著通过写神探夏洛克的探案过程来歌颂人的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就像《神探夏洛克》的编剧所言:“双排扣长礼服和煤气灯从来不是重点。重点还是精妙的侦破技巧,骇人的反派角色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案。”所以理性精神体现在原著中,福尔摩斯说侦探学“是一门非常精致的学科,人们应当用相当冷静的大脑研究它,而不是凭感情用事”。在电视剧集中强调了这一不变的精神,即使高新科技技术成为社会势不可挡的洪流,但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是永恒的。
二、 现代元素,大胆创新
(一)增加现代元素
《神探夏洛克》最大的创新之处即是将故事背景设置于21世纪,它没有还原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伦敦,而是让两位主人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电视剧中的夏洛克不再阅读报纸,而是通过蓝莓手机获得信息;华生写日记的习惯也转移到了网络博客上;另外,夏洛克的侦探线人也不再是报童,而是大街上的流浪汉、街头涂鸦者;破案的过程也更加现代化,夏洛克运用了大量的解剖学、化学、生物学的知识;破案手段更加多样化,卫星定位,摄像监控等等都被应用于案件侦破过程。
(二)改变人物设定
原著中的福尔摩斯是名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年龄是其经验和智慧的体现,而在《神探夏洛克》中,由于剧集的观众定位,福尔摩斯变成了更为时尚的青年偶像,这一策略取得极大的成功,因为年轻人是网络的生力军,其观看剧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远高于年纪稍长的中年一代。[2]他沉稳、绅士特征在电视剧中被完全颠覆,夏洛克总是抱怨自己的那顶猎鹿帽,猎鹿帽只是他戏弄记者的道具,而原本福尔摩斯穿着的斗篷装变成了深灰色双排扣风衣和剪裁合身时尚的SpencerHart牌西装,福尔摩斯不再是沉稳的中年绅士,而是更为年轻、时尚,也体现了夏洛克在现代社会中的时尚感。没有了烟斗、帽子、斗篷装的夏洛克有了一头蜷曲的头发,也正因为他那标志性卷发,让很多影迷记住了他,中国粉丝甚至把夏洛克的扮演者称为“卷福”,其时尚的卷发和穿着打扮让夏洛克更具朝气和活力。此外,夏洛克的性格一改原著中稳重,反而有些高傲、不可一世。在剧集中智商很高,但是与人相处交际时情商却低到不忍直视,华生也感叹:“福尔摩斯是一个追求理性、思想古板严谨但又很沉着冷静的人,对于他来说,一切情感尤其是爱情,与他都是不相融的。”而这种人格的标签也成了观众吐槽点,对智商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神探的调侃也是观众喜爱这部剧的原因之一。
(三)主仆变朋友
福尔摩斯和华生在原著中可以说是主仆关系,两人关系以福尔摩斯为主,华生只是记录者,而在《神探夏洛克》剧集中,由于现代社会平等关系的背景设定,两者之间的友情成为剧情的推动剂和观众的“萌点”。在这部剧中,夏洛克的“毒舌”和对低智商平凡人的不屑一顾让周围的人都十分讨厌他。虽然华生跟不上夏洛克的思维,有时还会被夏洛克气到不行。在许多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华生经常对夏洛克的怒气无处发泄,最终只能不断克制自己并以“我败给你了”的表情来面对夏洛克,但是华生却十分欣赏夏洛克的才华,而且对他的一些想法做法十分包容;很多情况中,当夏洛克决定身涉险境时,华生也总是义无反顾得跟随他,甚至在关键时候救其于水火之中。[3]夏洛克更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真诚的华生,正如他在華生的婚礼上所献的致辞一样,他之所以在侦破案件的旅途中选择华生成为他的帮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因为华生本身的美好品质,夏洛克承认自己是个荒谬的人,承认他自己无视美德,不了解幸福,但却被华生的热情和对友谊的忠贞感动了,所以他认为华生是最勇敢、最仁慈、最聪明的朋友。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信任、是无限的包容,也是在无数的危险和互相帮助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默契。
《神探夏洛克》这部英剧加强了原著中对主仆二人之间的友情关系描写,原著中他们也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只不过更多的时候,华生只是作为记录者和协助者配合福尔摩斯的工作,而在这部英剧中,编剧将两人放在了平等的社会关系之中,没有了主仆关系的束缚,更加彰显华生对夏洛克的包容,夏洛克与华生之间的友情。在这部剧集中夏洛克和华生不仅仅变成了好朋友,而且已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生死搭档。
(四)台词新潮化
作为新时代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的编剧在台词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原著中的很多台词都已经过时,如果照搬照抄,很难符合这部剧的现代化设定,也不能引起读者的观看兴趣。所以在进行台词设置时引用了许多的网络新词新语,特别是在引入这部剧的过程中,很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语汇相关的翻译成为这部剧十分成功的创新之处。如电视剧中的一幕,华生一直以为夏洛克已经去世,当假死的夏洛克重回伦敦,假装侍者与华生相逢时,夏洛克为其推荐酒时说:“如果您要让我推荐……,最后一款是我的挚爱,喝起来有种‘似是故人来的亲切感。”“似是故人来”化用了诗人李益“疑是故人来”的诗句,暗示了他就是华生的故人,且故人已归来,这句台词既反映了两人之间浓厚的友谊,又显现了夏洛克的心思过人。
结语
大量的欧美电视剧都是在英美文学名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中英剧因英国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英伦范”而流行世界,特别是根据《福尔摩斯探案集》改编的《神探夏洛克》,虽然只有三季九集,但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神剧,这部电视剧之“神”在于在对原著进行二次解读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和内核始终忠实于原著,同时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在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和剧本台词上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年轻观众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双红.文本媒介与影视媒介交互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
[2]林兮.21世纪银屏上的福尔摩斯[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徐雪婷.福尔摩斯小说的影改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