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激活·享受
王宏
过去,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的特殊的认知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疲惫不堪,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学习,享受幸福的课堂时光。
一、尊重
每一个学生都是动态的、立体的、发展的,教师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给他们更多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来。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他们的“疑”释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和批判。笔者听过许多节数学课,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的东西,教师还津津有味地从头讲起。
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一些教师将它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表面上学生回答得头头是道、热热闹闹,但仔细想想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一点也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在教学中,我对这节课重新设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自学,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5)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这样,让学生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忽视个性的培养是普遍现象,教师千篇一律地对学生满堂灌输,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和标准,不知道会扼杀多少人才。教育所应该强调的是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利用和发挥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倡选择性学习,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
3.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定要满腔热情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为他们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激活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没法发生教学。因此,教师应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倡做中学数学、探究中学数学、合作交流中学数学的多样化的方式。笔者认为,现代数学教育要体现“生活化、问题化、情趣化、活动化”,从而使学生学会在“做数学”中创造。
1.生活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走一条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之路。可见,教师要“跳出数学教数学”,将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陌生,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家”。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收集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2.问题化。
要想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思维含量比较高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问“对不对”“会不会”“是不是”等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样问,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意义,而且会形成思维的惰性。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首先提出了问题:“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坛,为了保护花草,准备在花坛的四周围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经过多次的观察、操作、实验,学生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3.情趣化。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科学,我们的教材又习惯于板着面孔向孩子们叙述着数学原理。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抽象的、严肃的数学概念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架起教材和孩子们中间的桥?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应用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为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创设条件,从而使学生学习时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
4.活动化。
过去,课堂上要么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要么是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操作,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现代教学论强调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数学”。“做数学”的方法绝非只是计算或演绎,而是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获取知识。
三、享受
如果说米卢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的决赛圈,那么教师应以“享受数学”的思想将学生引入神奇的数学王国。教师应善于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动和迷人!如此诗意的课堂,学生能不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吗?为了让学生“享受数学”,我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
1.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就应该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不要过高地追求脱离学生实际的“尽善尽美”,要想办法让学生能接受,也乐于接受。
如,在教学“9 加几”时,我改变了过去让学生千篇一律地叙述解题过程,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考方式来表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趣地学习着,课上没有严格划一的刻板要求,学生们解答的正确率却很高;教师没有强求学生生硬地说算理,学生们却对题目中算理的理解十分到位;教师没有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尽善尽美,学生们却学得很开心。
2.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的过程,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讓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创造潜力。
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们在对窗帘布长宽的选择是以窗户长宽尺度确定,还是要考虑窗帘褶皱需增加长度的争论中,学生们体验到数学不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要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3.感受创造的快乐。
在数学学习的研究中,常常会有一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些题目带有明显的开放性,或答案不唯一,或条件不具备,或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些题目形式新颖,解法灵活,需用多种思维方法和多角度的探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广阔空间。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
可见,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孩子们才能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才能自由、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