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术馆展示机制的转型研究

    王芮

    【摘 要】美术馆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传播形式的改变,传统的美术馆展示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艺术作品展示与欣赏的需求。在美术馆展示机制转型的过程中,新媒体移动终端与美术馆展示功能相结合是美术馆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美术馆展示机制的转型,对新媒体终端在美术馆展示机制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现代美术馆;展示机制;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219-02

    美术馆作为艺术传播的重要載体,需要顺应科技的发展,在营运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美术馆多功能应用开发的重视程度,加快对美术馆的转型,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符合人们参观时候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与互联网相结合是必然结果,通过数字化建设作为依托,让美术馆的内容更加有活力,从而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一、中国美术馆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美术馆在相当长时期仅使用了“美术展览馆”这一单一的功能,缺乏对当代艺术的关注、争鸣及评价,同时在导向性、前瞻性及交互式的引导方面有着严重的缺失。直至1989年,中国美术馆进行第一次全国性新潮美术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成为中国艺术史上最具里程碑性质的代表性事件。它第一次向国内外展示了具有现代艺术的观念和精神 、富有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作品,展示了现代艺术的丰硕成果,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这次展览促进了社会审美的变革,当波普、装置等艺术作品强烈地冲击着主流文化格局的审美定势时,对于现代艺术的价值的肯定也影响了之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虽然美术馆本身并不具有知识产权,但是它的文化效应和“场地供应者”的定位始终在艺术思潮的变革中肩负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专业策展机制的蔓延,艺术馆确保艺术的独立性,不受企业或个人利益所左右也成为美术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西方现代艺术对于美术馆的功能与价值有深入研究,梳理“机制批判”在西方当代艺术发展脉络里的演变,其主要是针对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分析,以及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风格,通俗讲,就是用“艺术理论”来支撑艺术创作中作品本身的特征,用“艺术世界”来诠释艺术作品的理论氛围和艺术史论。艺术世界本就是由一群看似组织松散但又有密集关联的艺术家、画廊经营者、艺术评论家、媒体人、策展人甚至收藏家所组成的,他们让艺术世界这部机器得以在不同的时空背景而匀速平衡运转。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现代声光影音技术的突破,艺术作品对于美术馆功能和展示机制的转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媒体移动终端在美术馆展览中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美术馆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以作品实物展示为主,传统的艺术作品形式在作品的内涵及材质等方面较为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数字化技术在美术馆中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展览模式的便利性以及高效性,通过手机扫码还能够加强观看的选择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观赏者的兴趣。

    (一)数字化构建展览新模式

    数字化展览为美术馆的展览创建了新模式,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更好地实现了信息查询的多元化,能够更加便捷地对展示内容进行传播。数字化模式为美术馆提供了新的模式空间,能够通过设置二维码 ,让观看者对眼看的感想进行表达,从而加强人们的交流。让观看者通过扫码来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通过当前的技术,可以让静止的画面360度动起来,提升观看的体验感。观看者通过扫码还可以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对想要观看的作品通过手机进行查找。

    (二)移动终端呈现新的展览效果

    数字化美术馆展示机制实现了数字化,观看者通过滑动屏幕就可以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观看,实现了全方位观赏体验,并且对想要欣赏却没在这一美术馆的作品也可以进行云观看。移动终端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加真实更加清晰地对图片内容进行展现,真实地对色彩进行传达,拉近观看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

    三、新媒体移动终端在美术馆展览中的实践

    新媒体移动终端在美术馆中能够实现互动融合,也更好地推进了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更好地拓展了美术馆的艺术承载方式。这一过程中对虚拟空间进行创设也更好地对虚拟空间以及前景导图进行了展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观看者的兴趣,吸引更多的观看者来进行体验,促进美术馆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终端在美术馆展览中的实践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全景图导览

    全景图导览能够更加便捷地提供导览服务,提升观看者的观赏效果。全景导览图为美术馆展览创造了空间,美术馆通过广角的方式能够应用360度全景式进行展览,从而为观看者构建新的展览模式,这一过程能够进一步增加观看过程中的趣味性,并且使得观看者的视角更加开阔,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大屏幕或者立字牌来对创作的背景等内容进行文字说明,满足观赏者的实际需求。新媒体移动终端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二维码的应用来满足观看者的实际需求,激发观看者的兴趣。

    (二)虚拟空间导览

    虚拟空间导览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对虚拟环境进行构建,加强展览的立体性。随着虚拟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美术馆进行了应用,进一步实现了观看的多样化,实现展览过程中的立体化,在虚拟空间中,可以让观赏者产生真实的感觉,通过对标记的点击,观看者还能进行个性化标注,并且可以对创作背景进行展现,从而更好地开展观赏。

    美术馆还可以结合移动终端,对在线的虚拟游览App进行开发,观看者在线上应用这一App,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对想要了解的作品进行搜索,搜索过后可以全景观看,这一过程中作者可以进行标注,并在线互动,加强观看者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在线的交流以及鉴赏为观看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加强App对观看者的吸引力。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是美术馆发展的方向,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新型观赏模式的探究,更好地实现观看者个性化观看,并提升作品在观赏过程中的表现力。新模式的应用对广大观赏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在美术艺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传播力。

    四、做好策展工作的规划与实施

    策展是属于当代艺术领域的新学科,它在国内美术馆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双重存在。尤其近年来随着公立与民营美术馆的兴起,整个行业的“美术馆”现象既是当前人们文化与审美的需要,也是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策展人有着对艺术敏锐的嗅觉和超强的洞察力,他们的工作也使得美术馆的优秀展览及配套服务更好发挥场馆的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但新媒体艺术创作又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表现,不会形成以“藏品——研究——展览”为良性循环的艺术创作过程,它更像是一个新项目研究的启动会,更加侧重于学术实践能力,使传统艺术形式作品从“文本化”向“场景化”发展,是一种知识和创意的转化能力的体现。以上海双年展为例,近年以其独特的国际视野争取到了相当的艺术话语权。它不断聚集“城市”主题,在城市建设及城市空间构造、都市文化中的设计、时尚与消费等方面组织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这种一开始就有别于传统美术馆的创新模式,至今俨然已经成为文化度与国际视野并进的大展模式。因此做好策展的定位与执行,也是当前美术馆转换机制适应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结语

    新媒体进一步与美术馆展览相结合,更好地优化了美术展览模式,新媒体的结合构建了较好的观赏体验,有助于对作品进行更加生动地表达,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满足了人们交流与分享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观看者在观看过程中的趣味性,有助于美术馆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萌.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7).

    [2]李振强.艺术展与观众的多重互动——以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为例[J].艺苑,2017,(12):60-61.

    [3]许扬帆,王冬.含蓄的“介入”与悄然的“重构”——泰特现代美术馆更新改造方法探究[J].建筑与文化,2018,(7):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