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妙笔会生花?只缘习惯成自然
洪志昆
“学语文难,学作文更难”这既是许多初中生的苦恼,也是萦绕在我们语文教师心头的困惑。作为语文老师,恐怕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学生写作的时候了。每当看到学生们握笔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时,真想送给学生一支妙笔,让他们握笔就能生花。学作文果真如此难吗?我认为造成作文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多年来为了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作文教学思想,严重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忽略了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一、多看
多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要多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抓住它们的本质。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创作时强调“第一须观察”,并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曾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作文和文学创作有区别,但道理是一样的。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必须要求学生多观察,学会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观察,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二、多思
多思,是指多动脑筋,认真思考。多思体现在作文的每一个环节。譬如:观察中发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反映不同呢?看见一个地方景致很美,就要想一想,它怎么美,我该如何形容它呢?读书的时候,觉得某段文字写得好,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好,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我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怎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完美呢?写文章,改文章更需要多思:中心怎么确定,材料怎么取舍,层次怎么安排,语言怎么运用,为什么这样改最妥,为什么那样改欠佳……总之,从观察生活到动笔成篇,每一个环节都要要求学生深思熟虑,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三、多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多读好文章”,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因为,阅读可以提高人的认识,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语言… … 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现在,很多同学作文写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读得太少。
有的同学说:“我读书不少,但作文不见提高。”这种情况确不少见。解决这个问题,一要注意选择,二要讲求方法。选择的标准应当是内容好,文笔好。内容好是指或能提高我们的认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或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文笔好重点在语言质朴无华,读来自然亲切,琅琅上口。凡是符合这“两好”标准的文章,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都会大有益处的。
读书的方法很多,对提高写作最有益處的是“熟读精思”(宋代学者朱熹语)。
好的文章(或片段)不能读一遍就完,而要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熟到使文章的语言若出于己之口,使文章的思想若出于己之心。有的文章,尤其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还应该背诵,做到张口即来,脱口而出。不求太多,千字左右的精彩文章,一个学期背熟四五篇即可。这样,如果从小学四年级算起,到初中毕业时就能背熟约60 篇文章了。有了这般功夫,还愁文章写不好吗?大作家巴金在回忆他创作的基础时,念念不忘幼年背熟的200 篇范文;著名学者苏步青中学时代背诵《左传》 后,写出了有《左传》 笔法的妙文,使教师们赞叹不已。名家的事例对我们会有所启发的。
四、多说
说和写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流方式。说,是有声语言;写,是书面语言。说和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一般来说,说话流利的人,他写的文章也常常比较顺畅;说话杂乱的人,他写的文章则往往没有条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要重视说的训练,这叫“说写结合,以说促写”。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自觉练说。
练说和随随便便的说不一样。在说之前,一定要认真想想:我要说的是什么问题,我对这问题的看法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看,先怎么说,再怎么说,然后怎么说等等,不可能把每句话都想好,但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轮廓。说的时候,要把握好情绪,沉住气,前一句说完之前,迅速想好下句,口齿清清楚楚,高低快慢相宜。说完之后,还要细心回味: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缺点是怎么出的,下次怎么克服……这样,久而久之,不仅能锻炼说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
五、多写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多写,多练。作家老舍说得好:“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这是经验之谈,也是客观规律。现在,不少同学怕写作文,一个重要原因是写得少,不勤练。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写,就是没的可写。”其实,生活中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耳闻目睹的事情、读书看报的感受、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老师同学的脾气个性、春雨后的禾苗、秋风中的落叶、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家里的小花猫……总之,只要你注意观察、思考,笔下就有永远写不完的东西。
六、多改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那些令人敬佩的文章高手、著名作家都是从不吝惜在“改”字上下功夫的。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常常把写好的文章挂在居室的墙壁上,认真品读,反复琢磨,一改再改,有时甚至把通篇文章改没了,重新再写。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不知改过多少遍。与名家们相反,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完之后连看也不看,便交差了事,这样是不可能提高作文水平的。
修改,有小改也有大改。小改是指标点、文字方面的修改。文字修改最好采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读,容易发现什么地方比较啰唆,什么地方不够顺口,什么地方还显得平淡。大改是指内容、结构方面的修改。这样的修改,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虽费力较大,而一旦发现不足并加以纠正,会使文章有较大的提高。
总之,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摒除急功近利的心理,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耐心地进行指导。良好的作文习惯,就是教师送给学生的一支妙笔,学生将用这支妙笔书写美妙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