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杨永梅

    【摘要】“课外阅读课内教”是对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灵活结合,紧密衔接,同时讲练结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阅读指导方法。而“以文带文”则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2020)24-0104-02

    一、“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法的价值思考

    (一)“以文带文”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与落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阅读教学中不只限于教材,用“以文带文”的方式引入课外文章,拓宽阅读面,是顺应这种要求的。

    (二)“以文带文”是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以文带文不仅仅是阅读材料的扩充,更重视的是阅读方法的学习掌握和实践迁移。学法迁移,讲练结合,促进了学生理解、运用、反思和使用文章的能力,这也是形成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三)“以文带文”让“课外阅读课内教”得以落实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但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书籍提供,效果考核等,尤其是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积累一直难以落实和考核。学生受家庭环境、课业负担、电子产品、个人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课外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阅读效果难以保证。“以文带文”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教材内容,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将二者巧妙衔接,融为一体。这是一种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二、“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

    (一)“以文带文”阅读法的教学内容

    “以文带文”中第一个“文”是教材中的课文,第二个“文”是带入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诗文。在繁杂的文海中,选取与教材相关的诗文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但好在有无数同样重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专家和前辈已经编写了教材,可以供教师选取和参考。

    (二)“以文带文”阅读法的课堂结构

    “以文带文”阅读法的课堂结构基本上是:一篇教材中的课文+一篇课外选文。但笔者在低年段进行以文带文实际操作时,选文的篇幅常达到2-3篇,尤其是在儿歌和古诗教学中。高年段课文篇幅长,通常一篇即可。课文是重点内容,需精讲,以教师指导阅读方法为主,一般用时30分钟左右;选文则略讲,以学生自主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并展示汇报为主,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以文带文”阅读法的实施策略

    “以文带文”阅读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方法策略,而不是简单机械的“1+1”,选文的增加要在高效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并对课文学习中的主题内容、阅读重点、方法指导起到实践、拓展、协助的作用,要为课文服务,为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素养的提升服务。同时,在精讲课文时,也要做到抓重点、讲方法、合理取舍,为选文的当堂学习创造条件。

    1.备课时要“有主有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中的课文,还要备拓展的选文。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带文的篇幅和内容,统筹安排好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等,“带文”一般在“讲文”之后。为了方便,教师可以固定一两本现成的与课本配套的辅助阅读资料,如《主题阅读》《经典诵读》等,从中选取要带的诗文,有需要时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可以节省选文所需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2.授课时要“精讲精练”。“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法与传统课堂相比,增加了课外阅读内容,提出了讲练结合的要求,课堂容量相对变大。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满堂讲、满堂问”等以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拖堂、完不成任务等问题,导致师生负担加重。所以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少提问,让学生多读书;少讲解,让学生多分享;少做练习题,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精讲课文时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把握住一两个重点,最好是“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同时准确把握“主文”和“副文”之间的关系,找到带文的切入点与价值联结点,然后鼓励学生迁移和运用学法,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3.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文带文”需要以生为本,以读代讲。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品析内容、肢解意境、一问再问、无效合作等形式大量挤占了课堂上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也使阅读活动支离破碎,缺乏活力和整体性,尤其是小学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过多讲解分析反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了阅读兴趣。“以文带文”提倡以读代讲,多读少讲,熟读成诵。倡导在读中解惑、悟情、明理、得法、积累、运用,达到浸润语言、培养语感、增强情趣的目的。当然,这里的读并不是机械式的,也不是完全不讲,而是讲究策略的,是一种多角度、创造性的读,使语文课堂简约而不简单。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你问我答读、师生承接读、填空背诵读、变换句式读等。笔者在《池上》一课中运用了承接读、问答读、角色表演读、双篇对比读等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出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4.带文时要“灵活自然”。带文切忌生搬硬套,要根据阅读指导需要灵活带入。可以课前带文,比如笔者在上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课时,先带入了《孔子小時候的故事》一文。这种补充式的课前带文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以文带文”,将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引向文化,把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的阅读世界。学生的识字量、阅读理解力、语言表达力等与平行班相比均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