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课标背景下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李子良 李中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课标列出了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第二项就是“思维发展与提升”;每一核心素养分别对应三个“课程目标”,思维素养的课程目标分别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提升思维品质”,而其中关键一项就是“发展逻辑思维”,这是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基础。
相应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列出的七大必修学习任务群当中,第六项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所谓思辨性写作教学,就是强调在写作表达中,自觉突显思维中的理性因素,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形成慎思明辨、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终极目标的一种写作教学主张。
议论文是思辨性写作的主要文体,议论文的教学通常包括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大版块,前人之述备矣,而思辨性写作要关注的是写作中思维能力和品质的提升,基本途径是思辨分析的细致化,教学策略上强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思考。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概念观点具体化
1.概念的思辨
概念是思维逻辑的起点,议论文写作要重视概念的分析,如果概念模糊或过于笼统,文章就容易流于肤浅,甚至难以深入,思辨性写作强调从概念的具体分析开始,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细致的阐释,可使观点细化,文章的层次也就更加明确、丰富。
比如,以“诚信”为题的作文,学生必须对此概念作出准确而全面的具体分析:
诚信,所谓“诚”,就是说真话,做事实,所谓“信”,就是讲信用,可信任。诚是强调内心的真实,信是强调行动的表现,二者结合,就是讲一个人内外一致,在社会交往中以诚待人,言必信,行必果。
2.观点的思辨
除了概念的具体化,观点分析的具体化也是重要的思辨策略。
如2018年深圳一模的作文题,材料是: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中国夫妇在长椅上休息,两家的孩子都剛学会走路,同时摔倒,双方家长面对是否应该去扶起摔倒的孩子这个问题产生了分歧和争执,写作任务是:“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考生们一般都能选择支持一方,更多的是持辩证的态度,主张既要给孩子关怀,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辩证的观点十分切合题意,审题方面没毛病,但文章的分析议论就有高下之分。
当然,观点具体化的方法多样,除了分析具体的措施,还可分析具体的条件,仍以上述“扶与不扶”的话题为例,从条件的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性格,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脆弱胆小者,应及时帮助;顽皮活泼者,不妨看他爬起,因材而施教。
二、思辨角度多元化
思辨写作的策略除了分析的具体化,还讲究角度的多元化。这也是突破议论文写作单一化和浅层化的痼疾,提升写作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
思辨角度的多元化,总体上可以分为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大策略。
1.横向角度分析
所谓横向,一般指对讨论话题涉及的不同方面作分析,各个方面之间属于并列关系。如古与今、中与西、内因和外因、优点与不足,情感与理性,经济、文化、艺术等等。
2.纵向角度分析
所谓纵向分析,一般指对讨论话题涉及的不同方面作分析,各个方面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如由现象到本质、物质到精神、过去到未来、个人到集体到国家等等。
在多元分析中,我们应该在纵向和横向的维度上展开分析,在头脑风暴之后,对各种维度做出筛选,分出主次,找出主要层面的问题再做深入论证,兼顾其他层面,这样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就有了保证。
三、立论驳论交融化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类型,立论文就是提出我方观点,正面说理;驳论文是批驳他方观点,反面说理。立论思维和驳论思维也关系密切,要肯定某个观点,自然就要否定与之对立的观点,或者排斥一些与我方立场不一致的观点,即古人常说的“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比如最近网上流行“佛系”的概念,出现了“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新词,针对该现象,我让高二学生写时评,有学生明确提出了“反对佛系作风”的观点,其中的驳论片段:
也许有人说佛系生活是压力下的放松,名利上的淡泊。其实,对大部分还没争取过成就的年轻人而言,这不过是吃不到葡萄时的牢骚语罢了,真正的淡泊是居里夫人获奖后把奖牌给孩子当作玩具,是国学大师钱钟书著作等身却拒绝采访甚至谢绝片酬,是袁隆平身价上千亿之后仍然每天戴着草帽走进试验田,他们都是功成名就而奋斗不息的楷模。
本段反驳了支持佛系生活者的一个理由,他们说佛系青年能淡泊名利,文章就针锋相对指出这些人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成就都没争取过,算不上淡泊,只不过是懒惰。把对方的理据驳倒,我方的观点自然就站稳了。
要注意的是,运用驳论也要讲究语言的分寸。批判对方,有时候只是一种立场选择,好中选更好的,而不是非要抹掉对方不可,这时就要注意措辞,适度肯定对方的观点,然后指出其不足,从而突出我方立场。
立论与驳论的交融,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写作习惯,另外,驳论思维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能促使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做到知己知彼,求同存异,可以防止思维漏洞,保证逻辑的缜密,增强议论文观点的辩证与深刻,从而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化”策略是就作文教学的本体而言。另外,思辨性写作还强调“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读写结合策略。
我们知道,阅读与写作两项技能,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思辨能力贯穿在语文学习的始终,无论是信息的输入或者输出。
实施“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策略,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语文思辨能力的提高自然事半功倍。
以研究性学习或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性写作,是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主要途径。所谓“活动性写作”,用粤教版《语文》主编陈佳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形式组织写作。任务主题,一是利用教材,二是延伸课外。从历史到未来,从生活到时政都是活动主题取之不尽的源泉。
实践表明,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广泛、深度参与学习,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等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课堂教学策略转型研究”(课题编号:2018115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李子良,广东华侨中学;李中彦,广东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