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 理顺积累与写作的关系

    袁永生

    “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从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此,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反复阅读、背诵来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知识,形成个体的作文素材,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材料。材料从哪里来?材料就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来自于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几千年来积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获得大量的知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里的“破”和“熟读”是对阅读较高层次的要求,即我们所说的“背诵”,它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背诵对作文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多方面地汲取前人创造的文化知识,并通过实践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写作获取正确、深刻的思想打下了基础。另外,阅读的宗旨和底蕴是汲取思想、丰富知识;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主要目标是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言语技能,为顺利地表达思想打下基础。这一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文章大家。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写好作文,那就非得认真多读书、多背书不可,努力做到“胸藏万卷书,笔写千篇文”。倘能如此,哪有写不好作文的道理?

    阅读、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通过阅读、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我们随意举出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看看它是如何做到吐故纳新、学以致用的。由于篇幅所限,仅截取文章片断以供欣赏。这里所选的是2007年湖南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开头部分:“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考场作文的“灵感”决不是一时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准备。该考生诗文功底深厚,深谙作文技法,这里巧妙引用三位名人的三句精彩诗词,为全文设置了诗意的背景,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他们的青睐。对于考生来说,“手中有料,作文不慌”,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的词语,那么不管考题怎样,也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当然强调背和记,决不会限制创造,文字的继承性很强,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实际上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用了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语意:“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又如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语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试想,王勃、毛泽东等人如果脑子里没有装那么多前人的佳词丽句,决不会写出这样的绝妙好辞,这靠的是阅读、背诵的功夫。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他的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作为记者出身的他曾多次说过,“背书是记者的基本功,做记者的要经常背诵一些范文。此乃经验之谈,亦是肺腑之言,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我们的学生必須肚子里装进很多范文,将它的词汇、章法、思想融会贯通,烂熟于心,到时候才能拿得出来,才能变化组合。倘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调阅读、背诵,学生阅读、背诵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再能加以灵活地运用,日积月累,学生说起话来,一定会妙语连珠,作起文来,一定会妙笔生花!”

    既然阅读、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那么我们就要重视这一关的落实,让学生明确阅读、背诵的目的,提高阅读、背诵的兴趣,因人而宜,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背诵方法,在积累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中学生,他们应该阅读、背诵哪些材料呢?阅读、背诵材料无非来自两方面:课内的和课外的。现行的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好的文章,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兼俱。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仅对课文要求阅读、背诵的诗、词、文段一定要读背熟记,就是没有要求背诵的那些文章,凡是贴切的比喻句,生动的描写句,精辟的议论句,优美感人的抒情句,以及名言、警句、短诗、格言、熟语、歇后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也不妨将其熟背熟记,并加以联想想象,生发引申,使之理解消化,化为己有,变知识为能力,为写作打基础、作准备。课外的读物可谓浩如烟海,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广泛地吸取,博采众长。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词汇,学习语言,领悟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方法。此外学生的优秀作文更应该背诵一点。学生的作文和他们现实生活贴得更近,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对学生作文语言表达和语法运用上的借鉴,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东西记看多了,就能“熟能生巧”,出神入化,写作文就会得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感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就作文抓作文,必须把作文和阅读、背诵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背诵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以写出洋洋洒洒、文采飞扬的文章来。

    作者通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