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如何创新

    周晓留

    【摘? ? 要】在移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发轫于PC端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受到了较大冲击,但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聚合性强、容量大等特点,于变革中求新求变,在舆论引导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如何在选题策划、采用最新技术手段制作、渠道分发制胜三个方面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策划;产品制作;渠道分发

    网络新闻专题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对重大新闻事件或者重大新闻主题活动进行聚合和连续性的报道,是网络新闻整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容丰富详实,不仅交代了新闻背景、事件发展脉络,而且在专题中配以新闻述评等进行多角度、立体化报道;在形式上,充分运用短视频、H5、漫画等新兴传播技术,代入感强,并能够与网友进行互动,其影响力是单篇新闻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在2013年以前,网络新闻专题主要的传播平台是PC端。从2014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新浪、搜狐等大型商业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站,为适应传播的需要,纷纷转战移动互联网,主动适配小屏幕。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而全、材料堆砌的新闻专题被逐渐舍弃,小而活、注重阅读体验和作品质量的专题应运而生。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在移动用户规模巨大和用户需求精细化的情况下,以PC端为主要依赖的网络新闻专题,必然会出现“供需错位”的突出矛盾。一方面,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策划上还是依赖PC端收集的新闻素材,编辑不善于利用网络大数据对舆情进行跟踪分析,选题缺乏新意,也不能紧跟社会关注热点。在作品制作上,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不足,创新表达能力不足。专题制作完成以后,不善于对产品进行包装和推广,仅仅偏居自身的一方阵地;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冗余和大量便携信息接收终端的使用,网民对高质量、阅读体验较好的新闻信息需求越来越强烈。

    这种供需关系失衡将使得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得不到广泛传播。网络新闻专题为适应当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应该在选题策划、产品制作以及分发推广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增强新闻生产针对性和产品亲和力,满足受众日趋完善的新闻消费理念和需求。

    一、專题策划向个性化延伸

    新闻策划是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原则,对报道思想、报道程序、报道手段、报道角度、报道时机等作出的全面、细致、周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反映新闻的社会价值。在实践中,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的成功上线需要组织、策划、设计、维护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和精心制作。为了达到最优化的传播效果,前期策划便成为重中之重,它是进行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基石和灵魂。专题新闻策划的创新,在新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下,常常表现为“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的特点,改变了过去“闭门策划”“为策划而策划”的陋习。哪个活动或者哪个主题可以做成专题的形式,这需要在选题和网站自身资源特色上进行挖掘,更好地配置和利用好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一)报道选题的收窄

    网民阅读碎片化,以及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使得网民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新闻信息,而且搜索引擎也很便捷,即便漏掉查看某些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等也能很快知道结果。如果任意一个题材或者事件都做成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也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就失去了制作专题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报道题材最适合制作成网络新闻专题呢?在选题上,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主题重大,意义深远。与以快餐式、滑动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不同,具有思想深度的题材,往往通过专题来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解读,成为近年来网站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重点。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安在线网站于2019年10月28日推出的《潮涌长三角 澎湃新时代》专题,就是对重大主题的及时跟进。

    特定的主题和事件,影响力强、网民关注度高,网络新闻专题在解读这类题材时,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先进人物典型等题材,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表达内涵更加丰富,更能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当然,在精准解读和思想把控上,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

    近年来,各地各网站围绕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做选题策划,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和运作模式,各种选题会、策划会更是开拓了思路、备足了资源和力量,选题跟以前相比,更加集中和特色鲜明。

    二是角度独到,挖掘特色。在政务新媒体、自媒体、机构媒体共同营造下,独家新闻变得越来越稀缺,同一个主题或者活动,将会有众多的媒体来参与,这样造成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千网一面的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独创性的角度,推出的专题将不会有传播力。在策划时不仅要围绕选题本身的特质,更要充分开发与利用网站具有的优势,制作出特色鲜明的独家专题。在原创能力上,能充分体现采编团队优势和地缘优势,要善于在策划中将这种原创能力转化为竞争力。同样的新闻事件,报道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比如上文提到的脱贫攻坚是重大主题,从“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对我国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上相关的专题报道也很多。华龙网专题作品《绝壁上的“天路”》发挥网站采编队伍的全媒体优势,前后采访总计持续了近2个月,共采访20余人,录制了近500分钟的视频素材,拍摄了近千张照片,专题充分利用网站所掌握的独特资源,取得了一次主题宣传的亿级传播效应。

    (二)编辑角色的转变

    新闻编辑工作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新闻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加工和传播呈现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编辑活动具有分层特征:媒介整体传播活动的策划、组织、把关等编辑活动,均由媒体上层即总编辑阶层担任;对一般性报道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把关,由编辑部负责人担任;稿件梳理工作,则由一般编辑担任。网络新闻编辑,已经由原先的新闻加工者、把关者的角色,转变为全方位的新闻信息和活动的组织者、融媒体工作室的主持人。他们不满足于充当新闻信息的“搬运工”,而是根据了解或者掌握的最新传播技术以及编辑技能,全流程参与新闻产品的生产。

    在媒体融合改革中,中安在线“沸点”融媒体工作室成立,专门策划制作网络新闻专题。融媒体工作室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产品生产关系,团队成员并不改变原来的隶属关系。“沸点”融媒体工作室的主持人,既是编辑,又是专题制作生产的牵头人,能调动不同部门的采编、设计、技术、推广等相关人力资源,将专题的策划、制作、传播链条理顺。这样就打破了单位部门限制,优化了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网络新闻专题的生产效率。

    创新专题策划的目的,是通过更好的新闻内容组织、呈现方式,将网络新闻专题选定的主题所蕴含的思想传播给网民,向网民提供更丰富、更直观、更全面的阅读体验。

    二、专题设计制作向深度拓展

    选题和内容明确后,如何来实现主题思想、增强阅读吸引力?这需要通过制作来实现。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利用网站已有的专题模板,填满相关版块后即可快速完成。比如,根据掌握的新闻素材,将最新报道、新闻背景、评论分析版块、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等版块填满,专题即可快速完成。另一种是个性化的呈现,根据网站掌握的最新传播技术,创新表达主题思想。比如,新华社摄影专题报道《四十年·四十家》,就是利用技术优势,增强与读者的互动,读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翻看40个家庭在过去40年的新旧影像对比,成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报道中的一抹亮色。

    目前,网络新闻专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网络新闻专题制作同样要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原则,所有采取的形式和手段都必须以真实性为前提,并且为一定的主题服务。从专题的模板套用到个性化呈现,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而是对网站创新制作的要求。

    (一)转变技术依赖局面,技术只是导读的一种手段

    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上,过去认为如果不采用炫酷的技术,做出来的专题就没有什么吸引力,无论是单篇稿件,还是整个专题页面,都过多依赖技术手段进行包装。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兴传播渠道的形成,将专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传达给网民,网民接收到新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更有助于理解和把握新闻内容。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的生产、呈现、供给和传播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新闻作为内容产品的本质并没有变,如果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产品和内容服务,媒体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新技术不断迭代是为内容赋能,而不是取代。

    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过程中,对新闻场景和事实的报道除了集合大量新闻现场图片和视频外,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新闻的可视化、场景化、全景式再现,这样更有利于还原新闻事实,凝练报道主题。大众网专题《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以“长卷图”为载体,辅以反映黄河的音乐,虚实结合,迁建画面跃然“屏”上,给用户带来了冲击力强的视觉体验。浙江在线专题《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的开屏页以一片茶叶点亮一片茶山的动画开始,跟随一片叶子的漂移,网民即步入几大内容版块。专题运用技术手段,将新闻事件直接展呈于受众面前,可视性更强。

    (二)增强互动和分享功能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承载的信息量大、亮点凸显,并且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网民在阅读过程中,表达和分享的愿望较为强烈,所以在网络新闻专题的设计制作中,互动元素必不可少。网民在互动过程中表达的观点看法、提供新的新闻素材,又可以成为新闻专题的一部分,从而丰富了新闻专题的内容。

    在中国青年网专题《哪一刻,你感到中国在变强?》页面当中,设置有互动窗口,提供留言、弹幕功能。网气十足的弹幕弹屏,尤其符合青年人的阅读习惯,而且在专题中还集纳了阅读量过亿的微话题,从微博中导流入大量的用户,促进正能量在互动中得到集聚和放大,在网友自发的传播互动中,润物无声地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互动手段的使用,使得专题丰富有趣,提高了网络新闻专题的趣味性和网民的参与热情。

    三、内容的分发和推广向新平台推进

    网络新闻专题制作完成后,经过测试、修改,在某个时间节点正式推出上线。在实践中,会考虑“时度效”要求,这与过去作品制作完成后,除了维护更新,就告一段落不同,“让更多的人知道”成为媒体产品制作的出发点,改变过去那种“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窘境。这就需要对网络新闻专题进行分发和推广。

    (一)创新自身宣传的途径

    宣传和发行,在实践中被电影公司应用较多,而且效果明显,主要是指为了保障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而采取的措施。如今制作的大型网络新闻专题作品,也是数字出版物的一种。专题制作完成后,一般会在网站首页的重要位置挂出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依靠网站的PC端来吸引用户关注阅读,达不到预想的传播效果。因此,网站采用新媒体的手段,采取推送上线、发布通稿、创作经验谈、采编手记或者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发行。中安在线专题《小岗大道》在上线时,便发布了推介新闻稿,对专题的特色和亮点进行了描述,后期也进行效果的跟踪宣传;在媒体重要会议、论坛上,以及在发表的刊物中,对专题进行推介;主创人员的创作手记,更是作为行业内的业务交流发言赢得了普遍赞誉。

    (二)借助第三方平臺进行推广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聚合类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着较大优势。今日头条、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在各自领域均拥有大批量的用户,加上各个平台的创新能力足,相对于仅注重内容创作的传统网站而言,分发能力优势明显。因此,新闻网站的内容分发向各个新闻聚合平台进军将不可避免,利用聚合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把自身生产的优质内容向用户进行精准推送,从而扩大内容和品牌的影响力,也成了必然选择。

    中安在线生产或举办的以直播、短视频、图文、音频等为表现形式的内容或活动,包括网络新闻专题,都在相关垂直领域的头部平台上进行了分发。热点专题一旦推出,多平台联动,解决了影响和制约“时度效”的现实因素,在及时性和内容安全上实现了统一协调,在积极引导舆论上同样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结语

    传统的网络新闻专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小,但对重大活动和主题的报道又离不开它。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面对网民对网络新闻产品高质量的需求,制作生产网络新闻专题应进行持续创新。一方面升级网络专题的生产要素,如投入更多采访资源、增强编辑能力、加大传播新技术研发、扩大宣传推广渠道等;另一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新配置新闻资源,即变革现有制度、优化新闻产品结构等。网站在策划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应整合新闻资源,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被更多的网民所喜爱。

    参考文献:

    [1]李凡.网络新闻专题的制胜之道[J].青年记者,2012(15).

    [2]马腾飞.探析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网站编辑工作[J].传媒论坛,2018(13).

    [3]刘柱坤.新闻策划在重大题材报道中的运用[J].青年记者,2008(18).

    (作者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网站)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