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空间应用浅谈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敖静

    [摘? ?要]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人人通”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构建泛化学习环境,促进网络和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和创新发展。学习空间的应用成效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相辅相成,能够反映并促进学生资源管理、网络安全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日常学科教学、德育教学、专题活动中下功夫,同时也离不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关键词]人人通;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一、引言

    近年来,“三通两平台”取得了超预期的建设成效,伴随着电子白板和多媒体一体机的逐渐普及,网络资源也逐步进入校园和教室,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课本和教师面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智慧教育等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应运而生。然而,现代化不仅是设施设备和网络环境保障的先进,更强调人的思想意识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当下,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与创新的認识还不够深刻,表现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仍然以浅层次的辅助教学为主,学生对网络和移动学习终端过度依赖,家长对良莠不齐的在线教育忧心忡忡……这些问题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而来,却无法完全由技术来解决,最终还是需要依靠人对信息工具和资源的认识、应用、管理等能力的提高,才能使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技术发展与人的信息素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此,将从“人人通”学习空间应用与普及的角度讨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及培养路径。

    二、“人人通”学习空间概述

    “人人通”即“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移动教育云平台”,通过在云平台支撑的教育云空间快速搭建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空间,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的专属平台中进行资源的整理、收藏、共建与分享,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建构、共享与交流,改变学习的形态[1]。

    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为师生建立个人学习网络空间,体现着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2];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3]。近年来,各地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纷纷建立了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空间,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普及推广活动,以发挥网络学习、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评价等功能。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者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通过空间接入所属地区的资源平台,学习者可以获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的各类资源,将其作为丰富学习内容、获取课外知识、提升自学能力的重要辅助渠道。学习者可以在空间中对习题、笔记、在线答疑等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整理、收藏、共建与分享。这一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学习管理与规划意识,促进自我学习水平的提高。

    2.记录展示,反映成长轨迹

    通过“人人通”教育云空间的应用,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构建了一个学生成长记录袋[4]。学生可以在空间中上传反映成长过程的图片、心得感悟等,形成记录成长足迹的电子书;空间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登录、发帖、作业完成等情况,使教师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学生也可以据此调整学习计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3.互动交流,实现沟通无界

    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板、评论及添加好友等模块进行互动,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解惑答疑、分享心得[5]。教师可以通过空间布置学习和实践任务,查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在线答疑等,将师生沟通拓展到课外。

    三、运用“人人通”空间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网络学习空间可突破时空限制,为学习者创设新的学习机会;网络学习空间中信息资源的多源性、可选性、易得性、及时可达性将从本质上改变信息资源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方式[6]。要适应以空间学习为代表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其效益,应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种意识和两种能力。

    1.主动获取并使用资源的意识

    与“作业帮”等手机软件定向、快速解决问题但缺乏知识链接不同的是,学习空间可以连接到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供学生搜索并筛查信息,通过使用线上资源的过程锻炼分析、识别、整合、贯通各类信息的综合能力。

    2.维护网络安全和健康环境的意识

    互联网开放、兼容、自由、互通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加判断肆意转发的言论混淆是非,造成人心不安和社会动荡。社会阅历尚浅的中小学生尤其需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真伪,抵制不良信息,使自己的学习空间保持风清气正。

    3.自我评价的能力

    空间既是拓展学习的通道,也是自我展示的平台。空间所记录的学习痕迹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数据,并反映着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要引导学生在记录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客观反映自己在思想品德、学业发展、兴趣爱好、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进步。

    4.自我管理的能力

    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和各类信息诱惑并考验着学生的自制力。学生作为空间主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展示发布或屏蔽删除、与他人的交流互动等,反映出其认知水平和自律程度。学生对个人空间的管理实则是在虚拟社区中锻炼社会交往和参与、习惯养成、自主发展等各方面能力的好机会。

    四、实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教育主体思想进步的程度,只有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意识跟上或超越信息发展的速度,教育才能引领信息化的方向,否则被技术牵引的教育很可能遗失最重要并最核心的“人性”。因此,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在积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当前,学校更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专业指导

    学校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技能。一是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和再开发,以吸引学生并促其学以致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增加跨学科课程,如steam、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等。二是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迪学生的科学意识。

    2.在德育活动中加强网络道德引导

    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德育渗透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在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班会课、升旗仪式、书画演讲比赛等活动时,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网络文明、互联网道德规范等方面行为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引导新生代的“数字原住民”树立基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规范,以防在虚拟世界中迷失。在网络上,既有科学有益的信息,也有“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内容,也有虚假骗人的谎言。因此,要教会学生鉴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提高分析与评价信息的能力,加强网络道德修养。

    3.在学科教学中鼓励应用探索

    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者与传播者,其教学设计应力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教师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数字资料和工具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将在无形中提升学生在信息获取、检查、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能力维度上的信息素养。一方面,要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学习中,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的课程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得更加全面、具体,生动。

    4.多方联动开展专题教育

    尽管“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成效显著,但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聚焦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开展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专题教育意义重大。要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的专业性和积极性,组织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专题报告,给师生带来前瞻性的思考和预测,用技术的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同时,也要发挥公安、检察系统的权威性,将“讲事实”和“摆道理”相结合,开展网络应用规范的指导。例如,引导师生学习与网络应用相关的服务条款,了解法律法规,注重网络文明,辨别信息真伪,不发恶意文件。

    伴随各地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逐渐完善和“一人一空间”的逐步实现,基于空间的泛化学习必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空间建设与素养培育相辅相成,加强学生对各类信息的识别、整理、运用有助于提高其信息化学习素养,而学生自身的态度、方式、习惯等能力素养又对学习空间在优化资源供给、促进教学管理、完善评价功能等方面起着提升效益的关键作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需要高度关注并系统设计,并离不开在日常学习与应用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5]张芮,傅钢善.基于人人通平台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60-62.

    [2]刘延东.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1/t20160120_228489.html.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4]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

    [6]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 [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5.

    (責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