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中国制造”也誉满全球,进而我国提出了“工匠精神”,基于此,中职语文学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本文作者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解读,分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详尽阐述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中国制造”也誉满全球,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要把我国打造成“工业强国”,基于此,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职语文学科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阵地,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从内涵层面来看,首先应该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执着于追求精品,重在持之以恒;其次是需要重视细节,对于工作能舍得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事情要求处理好细节,必须做到精细化处理;再次是要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所有的工作,都要严谨、细致;最后在工作中要敬业,并且一定要做到专业,有了敬业的精神,加上专业的素养,才能最大化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工匠精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渗透和实施,基于此,在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我们通过语文课堂这个德育教育主阵地,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锲而不舍、传承匠人精神、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在中职学校,要从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两方面打造他们的“工匠精神”,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基助力。核心素养理念下,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我们的职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立足教材,深度挖掘文本,比如应用文写作等,教师必须精讲细练,以这些为媒介,通过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必要性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腾飞,亟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现阶段,需要转型升级,改变产业结构,我国借鉴德国等成功经验,正在不断完善和升级产业结构,此时,正是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助力,基于此,对中职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我们要培养出大批具有高技能又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为我国多生产出“中国制造”的产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早日实现助力。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助力我国企业发展

    纵观各国成功企业,尤其“德国制造”的成功经验,“工匠精神”是他们可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而我国企业之前只是重视短期收益,往往忽视产品质量,使企业长久发展受到制约,因而,我们要学习国外企业成功经验,把“工匠精神”注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

    (一)依托教材,深度挖掘文本中的“工匠精神”

    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他们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大,同时企业对技术工人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从文本中提取关于职业精神方面的给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踏实肯干、用心钻研、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及各种职业技能。

    (二)通过校本教材,深度挖掘“工匠精神”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些篇目比较落后,从教育意义、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来看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因而,中职学校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深度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科学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把专业特色和技能特色充分体现出来,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社会竞争力。比如可以根据山西特色,结合山西旅游资源和晋商精神,研发校本教材《应用文写作》,重点呈现关于代言词、代言活动、经典晋商案例等撰写技巧,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本地旅游资源、晋商发展史,还能借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助力。

    (三)通过教学设计渗透“工匠精神”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度挖掘文本,潜心研究文本中的工匠精神,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积极探索体现“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把“工匠精神”润物无声地融入语文教学中。比如《劝学》篇,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意义重大,需要学生感悟到学习中的“坚持”和“专一”,那么这也正诠释了“工匠精神”中的“专注”和“耐心坚持”,基于此,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文章,营造契机,精心备好课,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营造氛围。

    (四)紧紧结合教学流程,滲透“工匠精神”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依托文本内容通过交流辩论,体会坚持不懈精神;融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次,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激励他们敢说、善思,例如通过语段分析将语段主旨、人文情怀的深度挖掘作为作业设计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激情,从中感受“工匠精神”。最后,引导学生多读体现“工匠精神”的书籍,陶冶情操,并时刻关注社会新闻和时事政治,以“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为榜样,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五)通过课外阅读渗透“工匠精神”

    有人曾说:“让学生成长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基于此,我们激励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不断渗透“工匠精神”,正如朱永新说的“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实现人生理想,但一定能使我们更接近人生理想”。在现阶段,我国进入全民阅读时代,教师要时时给学生推送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引领性的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推动他们爱上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渗透人文精神关怀,感受各行各业的“工匠精神”,并深深根植于心。

    (六)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践“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为了激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践行“工匠精神”,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片中人物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以及精湛的技艺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匠人精神、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进而唤醒学生的职业理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向“工匠精神”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次实践活动还可以是学校组织文学社的学生到社会采风,然后激励他们多出唱响社会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再如语文教师开百家讲坛,在讲座中渗透“工匠精神”;鼓励学生组织艺术表演,可以下到工厂、田间地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话剧表演,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等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和语文相融合,有助于学生体验“工匠精神”,传承社会正能量。

    (七)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领悟“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最佳途径,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积极鼓励他们到工厂见习、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劳动者辛劳、严谨的“工匠精神”,感悟劳动者最光荣。邀请当地知名企业优秀员工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具有“工匠精神”的最美劳动者就在身边,使榜样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中职学校还可以依托顶岗实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挖掘当地知名企业文化内涵,使学生时刻感知“工匠精神”可见、可学。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工匠精神”活动月,使学生和优秀的企业技能人才零距离接触,他们通过讲座,讲工匠故事,使学生体会“工匠精神”,激励学生从企业家奋斗的事迹中领悟“工匠精神”对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励他们通过榜样力量照亮他们前行的路,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总之,语文课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打造特色“工匠精神”课堂,浸润沉淀“工匠精神”品质。传承“工匠精神”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渗透,用“工匠精神”感染学生,激励他们向榜样学习,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助力。

    参考文献

    [1]周美娜.浅谈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J].考试周刊,2017(14).

    [2]景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议工匠精神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7(30).

    作者简介:蒋建伟,女,1983年生,山西大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