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的建构路径

    秦兰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在“回归自然,崇尚童真”的办园理念下,以“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研究为载体,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新样态,开展自主性发展项目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生活;游戏;幼儿

    在对幼儿课程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阳山中心园”)不断优化资源开发意识,从儿童的视角去拓展本土文化的教育路径,提炼出了“回归自然,崇尚童真”的办园理念。幼儿园以“桃源生活游戏项目”为载体,开展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自主性发展项目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样态,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

    一、确立“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的核心理念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阳山中心园引领教师正确理解并把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活与游戏的教育作用,开展“桃源生活游戏”系列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在思考与辨析中积累和形成鲜明的课程理念。

    1.辨析相关概念,以“聚焦核心”审视项目研究的角度

    把握研究的核心概念,是落实研究的基础。阳山中心园“聚焦123”,即深度阅读“1本与此项目相关的书籍”,力求“读有留痕、读有所悟、读有所获”;深化“2个解读”,即对目标和教育建议的解读,更好地理解《指南》的儿童学习观和教育观;理清“3对关系”,即开展“桃源生活游戏”项目和贯彻落实《指南》的关系,“课程游戏化”和“桃源生活游戏”的内涵与外延,“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的特征与“桃源生活游戏”特征的关系,进而开展“桃源生活游戏”概念的系列研讨,找准研究的角度。此项目研究是基于桃源生活背景,对幼儿在桃源生活中的游戏内容、活动形式和方法拓展进行创新性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体现游戏精神的主题式游戏活动课程,是阳山中心园实施《指南》,落实课程游戏化的有效方式。

    2.营造研究氛围,以“链式沙龙”提升项目研究的效率

    在研究形式上,以不同层面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师研究的自主性,让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并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阶段性的诊断把脉,让教师的关注点落在有效策略上;在研究内容上,开展以“桃源生活游戏项目”中的连续性问题为导向的“链式沙龙”研讨活动,以问引答、以思促疑,关注思维激荡的互动模式,强调实践省思的解决过程。以“如何提升桃源生活游戏的资源意识,桃源生活游戏如何分类,桃源生活游戏活动的具体操作模式是什么”为例,在专家的引导下,层层深入,建构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层次剖析范式,实现由个体智慧向群体智慧的转换,由零散经验向完整经验的提升。

    二、丰富“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的操作策略

    虞永平先生说:“课程游戏化过程就是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课程适宜性的过程。首先要适宜于儿童,适宜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适宜于儿童的生活环境,适宜于儿童所处的特定文化。”阳山中心园以凸显“文化渗透”为特质的环境创设和“开发主题游戏”这两个切入点为突破口,引領教师们逐步调整与优化实施策略。

    1.改造物化环境,创设“桃源生活游戏”的自由空间

    阳山中心园遵循“立足园本、就地取材、彰显内涵”的原则,从“空间布局、材料投放、教育功能”等多角度关注幼儿发展,赋予游戏环境隐形的教育张力和价值。

    一是渗透文化内涵,创设专用室游戏环境。把主动权还给幼儿,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给专用室取名。于是,桃小朵生活馆、桃小文绘本馆、桃小迷科发室……这些具有本土文化内涵,深入人心的工作室应运而生。明确专用室和班级活动室的不同功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以弥补班级空间材料、数量和品种方面的不足;师幼共同收集贴近生活、结构简单、富有变化的游戏材料,在使用和拓展中呈现出以桃源生活为特色的专用室环境创设;引领幼儿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自由表达与表现,并对现在与未来的桃源生活进行畅想。

    二是优化融入过程,创设班级游戏环境。各班坚持自然、开放的原则,结合游戏主题创设班级特色环境,要求幼儿全程参与,在营造主题背景氛围、创设区域游戏材料过程中融入桃源生活元素。幼儿们平时找寻收集的桃源生活元素,如“各类桃箱随意又巧妙地呈现”“趣味桃袋拼贴”等,都会随着主题的开展而适时呈现在主题墙上,彰显了丰富的桃源文化。同时,从幼儿的调查记录、搜集的信息图片与图标以及美术作品等可以看出,幼儿们都参与了切身融入、自主探究、分享交流的探索过程。

    2.开发主题游戏,探究“桃源生活游戏”操作模式

    阳山中心园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经验,将前期自编的园本化游戏活动教材作为“桃源生活游戏”开发的参考内容,并将幼儿进行的各类活动巧妙地融入“预设性游戏”和“生成性游戏”,形成主题游戏框架。

    一是关注需求,科学预设游戏活动。遵循“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炼“桃源生活游戏”资源,预设以“趣”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如桃源“吃”趣、“文”趣、“花”趣等“桃源拾趣”活动。首先,确立以“幼儿学习”为取向的目标定位。在目标表述上,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自我感知、操作与体验,并运用“看一看,动一动,说一说,玩一玩”等突出幼儿学习的游戏特征,形成游戏活动范式。其次,将游戏精神渗透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即时兴趣和需要,关注现场性与情景性,让游戏空间从幼儿园跨越到社会实践现场;关注幼儿获得真切舒适、愉悦鲜活的体验,获得探索的乐趣;关注游戏过程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关注参与主体的行为、思维、情感和态度。

    二是自主审议,动态生成游戏活动。遵循“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原则,开展生成性的游戏活动,关注并支持每个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充分满足不同幼儿自主活动与自发学习的愿望。例如,小班“哇!青团”的主题活动,通过“我们的青团店”“青团品尝会”“青汁大探秘”等游戏展开活动,使师幼一起经历了一场青团的奇妙之旅;大班的“桃源‘戏花”,通过“桃花盘”“纸杯桃树”“桃树下的故事”等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游戏同伴开展活动,再现桃源美景;在混龄班之间定时开放游戏体验日,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互动,获取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每一个游戏里的具体活动都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并高于幼儿的生活。

    三是共享联动,打造“三节”活动。遵循“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原则,拓展游戏园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在“预设游戏”和“生成游戏”的基础上开展“特色活动”,以“桃花节”“采摘节”“艺术节”三个园本化节日为线索,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自然情境中游戏”,让幼儿拥有更充足的空间,享受游戏的过程,丰富生活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进而引发全体教师对本土化教育的思考,向家长传递课程游戏化的教育思想。

    三、优化“桃源生活游戏项目”的观察评价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追随儿童”,才能看懂儿童的行为。阳山中心园通过“优化评价”、充分利用《指南》,来观察并评价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的表现,为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发展的策略及方法奠基。

    1.聚焦幼儿行为,实施新的观察方式

    阳山中心园在观察与课程游戏化之间搭建了桥梁,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的情况,依据《指南》分析游戏中幼儿的典型行为并助推幼儿发展。

    一是看懂幼儿行为。教师用关键词对幼儿的对话、行为及神态进行白描式的记录,并在表格中对其进行简单分析和勾画。

    二是解读幼儿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发现(发现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去剖析幼儿的典型行为和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并及时给予帮助。

    三是助推发展可能。教师在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设计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及实施方法,并提供相关材料。在“微信推送”和图文并茂的“美篇分享”中,教师的表达方式从记流水账到提炼关键词,从表格式简单勾画到具体的专业分析,以跟贴客观评价的方式推进叙事性观察记录的深度研究。

    2.关注幼儿发展,完善新的评价方式

    一是从“笼统”走向“具体”。通过解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发学习,将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以《指南》目标中列举的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积极看待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强调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愉悦性、独立性、创造性、规则性、持久性、合作性等,逐步形成桃源园本游戏课程评价。

    二是从“单一”走向“多元”。评价中,阳山中心园特别注重游戏内容是否与幼儿兴趣经验相符,是否为促进幼儿发展目标服务;关注“评价主体多样性”“评价工具多元化”,遵循“能清楚说明幼儿的发展情况”的原则,进行“成长档案集评价、学习故事评价、游戏主题发展性评价”等,利用“语言评价、肢体评价、表格记录式和作品展示式评价”等方式实施多元化的儿童评价。

    在“桃源生活游戲项目”的深度思考与研习中,阳山中心园顺从幼儿的游戏天性,引领幼儿在生活中游戏、在游戏中发展。这也使教师们明白了“自然”“生活”“游戏”等关键词的深刻含义,它们不止代表一种观念,更要渗透于教师的骨子里,成为一种内化的行为。让幼儿在生活化、园本化的游戏中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是阳山中心园教师们永远的追求。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