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三大维度
薛军 谢先成
摘? ?要
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要素,其中主题意义是主题语境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英语学习活动就是对有关中外文化的主题意义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来说,教师须转变观念,将语篇研读作为探究主题意义的前提基础,将经验激发视作探究主题意义的保障条件,将思维可视当成探究主题意义的建构方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主题意义? 主题语境? 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要素,并指出“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1]。进一步来说,主题语境不仅是英语学习的对象,还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意义情境,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以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状态。确定文本的主题语境,凸显文本的主题意义,并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相关英语学习活动,是教师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此外,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作为重要核心功能,旨在引导教师理顺教考关系,增强“以考促学”的主动意识[2]。分析2020年高考英语试卷,我们可以看出主题语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以全国一卷为例,其中涉及的“诗歌邀请赛”“努力自有回报”“乌兹别克斯坦游记”“就餐同伴对饮食的影响”“植树造林”“帮助贫困家庭”等话题,无不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由此看出,无论是具有纲领性质的课程标准,还是“高利害”关系的高考,都强调英语学习中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重要性,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教师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根据程晓堂提出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3]的观点,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主题语境、主题意义的论述,以及部分省市现行使用的新版教材课文,尝试从一线英语教师的角度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三个维度。
一、语篇研读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前提基础
《新课标》中内容要求的主题语境虽然没有按照课程类别分别描述内容要求,但由于三类课程对学生在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主题语境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会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同[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判断语篇研读过程中主题语境理解的层次要求,创设与文本主旨密切相关的语境,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一般来说,语篇研读的思考路径通常是尝试回答三个问题:一是关于“What”的问题,即通过表层理解,明确语篇的主旨内容是什么。二是关于“Why”的问题,即通过深层理解,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价值取向是什么。三是关于“How”的问题,即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作者表达主题意义使用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下文以新编译林出版社的高中教科书《英语》第二册Unit 3 Extended reading,A precious family dinner为例进行分析。
通过语篇研读,我们可以发现文本内容是“人与社会”主题语境,属于“社会与文化”主题群,具体为“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子主题,语篇类型是专题报道。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提到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一个教育阶段中[5]。教师在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主题的过程中,应借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阐发文化的精髓,尝试回答有关“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首先,A precious family dinner是一篇介绍中国春节的专题报道,文章围绕Luo Yan全家在除夕夜一起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而展开,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当代中国的崛起。其次,本文的价值取向有两点:一是作者以纪实的形式介绍中国年夜饭,阐述春节对家庭和国家的意义,目的在于为世界认识中国年打开一扇窗。二是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对春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会用英语表达与春节相关的元素,思考家庭这个“小家”和国家这个“大家”的关系,感悟春节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价值,增强家国情怀。最后,本文结构清晰,有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展开,第一段描述吃年夜饭时阖家团圆的场景,第二到第四段介绍了年夜饭的背景知识和准备活动,第五、六段围绕年夜饭后举行的庆祝活动来展开;暗线则是围绕年夜饭这个话题介绍了春节的各大象征元素,如春节守岁等年俗活动,向世界呈现独特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研读语篇,在回答好“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主题意义。首先,Warming up是常用的一种引入文本主题语境的方式,教师应通过相关图片的呈现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明确即将探讨的主题,激发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其次,为了进一步分析主题,扫除文本中的词汇障碍,教师应通过字面理解这一环节,借助问题讨论和核心词汇填空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为后续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结构、探究主题意义做准备。再次,文本的标题和结构分析对于理解主题意义很有价值,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归纳段落大意,分析段与段、标题和正文的关系,了解语篇的宏观结构,理解结构特征如何为表达主题意义服务,这样文本的内在表达逻辑就会一目了然。文本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针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标志和情感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梳理、整合春节元素和人物情感两方面的信息,“促進学生通过深入对这一主题深层思考,体悟其与生活相关主题的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6]。写作技巧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段落内部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征,从而了解语篇的微观结构,欣赏语言之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主题意义表达的文体形式。
以上语篇理解环节层次递进,环环相扣,是以语篇的深度研读为前提的。研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段落大意,分析语篇段落关系,还能通过赏析和春节相关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情和节日氛围,进而实现引导学生批判性看待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坚定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这样,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意义探究和理解才会水到渠成。
二、经验激发是探究主题意义的保障条件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7]。因此,在引领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既有知识经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该做什么,明晰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做什么,明白学生的学习动机——想做什么。在学生理解主题语境和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口,结合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的主题意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下文以新编译林出版社的高中教科书《英语》第一册Unit 1 Reading,Realizing your potential为例进行分析。
本单元阅读语篇的内容是校长的开学演讲,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属于“生活与学习”主题群,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所在,通过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目标,凸显育人主题。主题语境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的既有经验,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作者态度进行深入理解,探究主题意义。同时,教师也要创设新的语境,帮助学生在现实校园生活中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根据以上分析,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设计:(1)Understand what potential is and how they can develop it.(2)Know about the structure,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peech.(3)Read the speech transcript critically and rewrite Para.2.(4)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what qualities senior high students should have.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主题语境,引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建立信息间的关联,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主题意义,从而实现迁移创新,对如何实现自身的潜能有深层次的思考,形成新的认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通过Free talk的活动环节来创设情境,如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高中校园生活的印象,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从文本的主题语境入手,让学生根据演讲场合和演讲题目两方面来预测文本内容,引领学生关注演讲的中心词“potential”,从而聚焦解读课文标题,培养预测性思维能力。
理解内化是文本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既有经验知识,组织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大意、文本细节、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写作目的等。具体来说,在开展理解主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1)To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for each paragraph.(2)To use key words to summarize the meaning of each paragraph.并指导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快速获取段落主旨,了解语篇的宏观结构,以验证之前的预测,培养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实施理解细节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文本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如,教师要通过第二段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挑战与机会的关系,批判性看待“挑战”;第四、五段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用两段来描述同一个内容,让学生反思“挖掘自我潜能”更需要“内部因素”。在进行理解语言风格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首先介绍其中的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然后指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更多的修辞手法以及自己喜爱的句子,从而欣赏语言之美,培养良好的鉴赏能力,最后让学生试着提出更多的修辞手法,发散其思维。理解写作目的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文本内容、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现实,思考校长演讲的目的,为最后对于potential的深层思考做铺垫。
在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还要组织分析评价的教学活动,以引发学生思考校长选potential作为题目的原因,理解potential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文本的第二段引出potential话题,并没有就其重要性展开,教师让学生改写第二段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这个环节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实现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三、思维可视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建构方式
“思维可视”是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就是将思维可视化技术与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整合起来,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等)呈现出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过程[8]。本文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实现思维可视的技术。高中英语阅读文本往往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思维导图注重图文并茂,可以使知识结构化、可视化、逻辑化,有助于化解文本中的复杂信息。在文本的学习理解阶段,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形成的语言支架,学生根据结构图强化认知,加深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同时,思维导图还能反映篇章内在的逻辑,学生可以从中推理、挖掘篇章中所蘊含的信息和深刻思想,从而更好地探究主题意义并实现迁移创新。下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科书《英语》选修六Unit 4 Reading,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进行分析。
该阅读语篇的内容是全球变暖,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属于“环境保护”主题群。语篇主题语境要求学生关注全球性的问题,承担全球化时代赋予的发展重任,凸显了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意义。作为说明文的体裁,篇章结构严谨,复杂句式较多,信息层次丰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突破学生理解过程中的难点,降低探究主题意义的难度。根据文本内容,教学目标可以参考如下设计:(1)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through mind-map.(2)Analyze the essay style, organization and writing style.(3)Analyze the theme of the essay,and by organizing an“international climate conference”,learn to tackle the climat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具体可以参考如下设计:
第一,利用思维导图,明晰主题意义。文本结构分析可以就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从标题理解入手,将文本主题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利用结构图显示出来,这样围绕主题意义,文本的beginning、body和ending三个部分就一目了然。从整体到部分,教师还应该就学生在文本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所必须理解的全球变暖的原因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出来。
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人们对待全球变暖现象的不同观点是学生理解主题意义的关键,如何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捕捉字里行间的表达意义,思维导图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归纳不同的观点,同时还能让不同观点的说理更加清晰可视。
第二,利用思维导图,探究主题意义。教师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思维过程应该可视化,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探究的过程通过数据和事实绘制导图,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结构导图,深入理解主题意义的表达方式。例如,Facts and figures analysi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facts and figures used in this article,especially paragraphs 3 and 4 and draw a graph about the content of CO2 in the air.
Paragraph development analysis:students analyze how the author expresses opinions using the “idea + support” mode in paragraph 5 and deduce authors attitude.
通过完成思维导图,加强对语篇类型、语篇结构、文本逻辑关系和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有助于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探究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
第三,利用思维导图,深化主题意义。主题意义的深化过程一般比较抽象,Discussion and presentation活动环节,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根据主题可以设计以下两个活动:(1)Students discuss the climat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government leaders,business people,environmentalist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2)Debate: students organiz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debate over the issue of global warming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教师将活动的主题词进行展示,同时根据文本分析过程中探究主题意义的结构,设计I am a____.I believe____ because______.这两个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并通过组织“国际气候大会”辩论专场,让学生以批判的视角,在新语境中实现迁移创新,从而深化对主题意義的理解。
参考文献
[1][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2,16,16.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3] 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
25/content_5163472.htm,2017-01-25.
[6] 高媛媛.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大单元阅读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1(13):61-63.
[8] 高耀东,李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44.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