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及当代价值

    白燕妮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了深刻的阐释,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也对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写作背景

    1.写作的理论背景。早在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起源》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论证。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对以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各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了深刻的批判,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此外,资产阶级的理论家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的终极制度,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看作人类生产的最后形式。马克思为了揭穿资产阶级的谎言,准备对资产阶级的谬论进行驳斥,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做这件事情就去世了。

    2.写作的现实条件。工人运动引起了英法等国资产阶级的恐慌,他们开始在工人阶级中散布机会主义的言论,促使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主张调和矛盾,认为只要无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席位,就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盲目高估现实条件,夸大了革命的力量。由于受到机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使无产阶级遭受了极大的损失,马克思与恩格斯认真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进行了理论阐述,从而在思想上武装了工人阶级,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3.写作的客观时机。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因而原始社会是否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论证条件还不具备。19世纪70年代后,一些专门研究原始社会的著作陆续问世,尤其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出版,为《起源》的写作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恩格斯综合了马克思对于《古代社会》的批注,写了《起源》一书,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主要内容

    《起源》包括两篇序言,九章正文和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1.“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即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的生存更多地需要从集体生活中获得可能性,因而,束缚和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主要因素在于血缘氏族。然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人们的私有财产逐渐增多,交换的频率和种类、私有制以及阶级对立的可能性也开始出现,这就从客观上使得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国家的产生。

    2.家庭的起源和演变。正文第二章从人自身生产的维度考察了不同家庭形式的婚姻状态。第一,血缘家庭。第二,普纳路亚家庭。第三,对偶制家庭。《起源》以伊洛魁人的生产生活为例,阐述了这一阶段,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家庭,“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决定,规定以后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留在本氏族内,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转到他们父亲的氏族中去就行了。这样就废除了按女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母系继承权,确立了按男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父系的继承权”。第四,专偶制家庭。恩格斯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专偶制特点,认为其婚姻家庭形式只是出于财产继承的原因,因而男女婚姻家庭的建立并不表现在爱情方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专偶制家庭,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才能真正实现。

    3.私有制与阶级的起源。恩格斯以印第安人部落伊洛魁人氏族为例,结合大量史实材料,分析了私有制的产生过程,从而证明了私有制并非从来就有,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是生活资料的私有。“男女分别是自己制造的和使用的工具的所有者:男子是武器、渔猎用具的所有者,妇女是家内用具的所有者。”因为制造者的不同,出现了私人占有,这是最早的私有财产。其次是动物馴养业的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前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领域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再次是耕地私有,大量财富和剩余产品增加,它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最后是交换的发展。总之,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私有财产产生,整个社会发生分裂,出现了相互对立的阶级。

    4.国家的产生和消亡。恩格斯叙述了雅典、罗马以及德意志三种欧洲国家的起源类型。他认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国家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不可调和的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来进行阶级压迫和统治的工具。但同时,恩格斯又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当私有制和阶级消亡的时候,国家的消亡就不可避免。

    现代启示

    1.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未来社会的实现创造条件。《起源》深刻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规律,再次论证了《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两个不可避免”。但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繁荣景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了交换关系的普遍发展,又通过新航路开辟了世界市场,因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资产阶级具有历史局限性,体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每一次爆发都会把之前创造的生产力全部破坏殆尽。因而,我们要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繁荣,同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发展,科学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科技革命、动力革命、创新驱动方面实现发展,补齐现代化和工业文明的短板,为未来社会的实现和发展创造条件,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2.正确看待婚姻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尽管在史前人类阶段,女性曾经占据统治地位,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私有制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被男性所取代。恩格斯认为只要女性能够大量参加社会劳动,男女在地位上就能达到真正的平等。在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认知的进步,广大女性已经投入到社会大生产中,这为男女平等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目前仍然有一些男性不能正确对待婚姻家庭关系,将女性当成婚姻家庭的附属品,实际上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只有正确看待婚姻家庭关系,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指出的那样:“夫妇之性,人伦之重,故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人伦之道,莫大乎夫妇,故夫子殷勤深述其义,以崇人伦之始”。因而,《起源》对于建立婚姻家庭关系的论述,对于今天的家庭伦理道德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