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成全

    柴珍珠

    所谓“成全教育”,即充分调动一个人的内驱力,让他实现自身的价值。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一个人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个过程蕴含着成长的奥秘,也潜藏着发展的风险。因此,教育贵在成全,成全每一个孩子不可复制的人生,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

    一、成全教师是基础

    师德和师能是教师发展的双引擎,学校要从德能两个方面成全教师的发展。

    一是强化师德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如笔者所在学校聘请华中师范大學博士生导师戴建业为教师作“人生境界与文学格调”主题讲座,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十大最美教师”评选,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二是通过提师能,鼓励教师在专业上“敢为人先”。实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教育名家”的教师梯队式培养计划,促进各层次的教师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如笔者所在学校的青年教师杨晓宇在物理组的合力推动下,以河南省优质课大奖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物理优质课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催发了青年教师群体的奋进,也给骨干教师群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上升的压力,促使骨干教师群体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教师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才能在和学生的交往中举止自信、俯仰自如,才能在课上课下的互动中俯不愧于德、仰不愧于能、平不愧于本。学校教师也从原来的闭校不出,到现在的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实现了教师自我意识觉醒后的自主发展。当教师们在专业领域有了自己的追求后,他们的教育生活才会充满诗意,他们才能愉悦自己,照亮别人。

    学生“三观”的形成、意志品质的磨炼,都需要教师在他们的成长期给予必要的价值引领和必备的精神滋养。教师正确的“三观”、绅淑的榜样示范、精湛的教学技能,也必然会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良好品行的形成和健康发展。

    二、成全学生是根本

    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学生发展了,学校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面向七八年级的全体学生实行全校性走班选课制。每周二下午,学生们欢呼雀跃,到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现在叫社团)学习。有科学探究意识的学生就到“科e 社团”(学校实验室)去探索科学奥秘;有文学情怀的学生就到古典名著欣赏社团去丰盈文学底蕴,提升文学素养;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就到主持人社团和话剧社去尽情展示;喜欢旅游的学生就到逍遥游社团进行校园探宝、城墙迷踪、唇枪舌剑的辩论赛。学校力求在学生们的成长期给予其最适合的教育,在他们的心中提前播下一颗生涯规划的种子。

    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又奠定了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成全学校是保障

    在学校层面建章立制,为成全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保障。

    一是立校训。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没有任何借口”被很多学子奉为座右铭。笔者所在学校借鉴其意义,确定了“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的校训。这一校训,从教师层面上讲,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具有不转嫁、不推诿的职业素质;从学生层面上讲,是要培养意志品质,具有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

    二是定规则,争取做到“制度理事少发声”。在学校制度中,教师评价制度是核心。因为评价就是导向,就是理事。目前,教师评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关注教师的日常教育过程,把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评价体系,一月一结果,一季一考核。建框架、定规则,制度公开透明,操作重心下移。如2013年下半年,笔者所在学校制订的教职工量化考评方案成为了教师的日常行为准则。定性评价要求每一位学生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学校会把这些文章张贴在班级展板上供全校师生参观阅读。很多学生在评价教师时,都不约而同地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教师可能忘记了,但学生却记住了。通过这些文章,教师不仅知道了自己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还知道了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并促使自己注意言行,给学生做良好表率。学校会让得票最多的教师组织召开学生会议,并进行优秀作品的诵读比赛。这样,对教师多赞誉、多鼓励,弘扬学校精神,倡导学校文化,让规章制度条例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让学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流动起来。

    三是扬精神,即弘扬“精细、精心、精巧、精致、精品”的“五精”精神。“精细”指精细管理,即在工作的推进中强调“一减二增三(减掉一个老做法,增加两个新做法,实施事前预备会、事中推进会、事后反思会)”。“精心”指精心工作,即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意识。“精巧”指精巧拓展教育空间,即将每一面墙壁、每一件物品视为教育元素,赋予其育人价值和功能。如精巧布置连廊展示区、分享区、房前屋后农业园地、教室文化墙等,为育人提供精美环境。“精致”指校园小而精致,即用外显的精展现内涵的美。“精品”指精品课堂,即学校着力建设生成性课堂和智慧课堂,要求课堂以活跃思维、启发生成为目标。笔者认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更谈不上是精品课堂。精品课堂要求既有充分的预设,又有精彩的生成;对学生而言,就是课前有期待,课中有生成,课后有回味。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精品校,缔造品牌校。“五精”精神既体现了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又是一种力求完美的价值追求。

    四是提倡建设“合和文化”。“合”指汇合、融合、合作。结合地域特点和生源状况,将不同学校和地域的学生汇合在一起,使彼此之间有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借助各种课程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指和谐,即结合历史沿革,努力打造和谐的教师团队、师生群体、干群关系以及外部办学环境。

    近年来,郑州市第四十五中学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势头良好,显性成果、隐性成果突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连续五年获得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创新先进单位和河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笔者的教育主张是以教师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追求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成就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学校。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