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英语不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门语言而存在了,它更是人和人友好交流的一种途径,且英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初中时期是学生第一次全面的接触英语的阶段,这时候也是他们形成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时期,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下文将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作者简介】张耿,泉州现代中学。
一、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初中的英语教师往往觉得初中阶段迎考为主,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也给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更要关注的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综合了初中生知识、态度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要求,在当下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将教育重点转向了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标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英语学科中所强调的核心素养通常指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它注重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关注了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现状和他们终身发展的一个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除了要满足初中生的基本英语学习之外,还要能给他们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来培养核心素养。当下,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去体会英语学科的乐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性的特点,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给学生播放英语音频视频,或者难度系数较低的美剧等等,Friends,Uncle Toms cabin,The birth of a nation。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制造语言环境,从而进一步达到加强语法及口语知识的目的。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更能提升英语的核心素养。
2.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忽视了向学生去渗透国外思维和国外文化。随着教育界逐渐地发展和改革,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方面,只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调整,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应试能力,更能提升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让他们形成英语的核心素养。
比如,八年级上册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教师可以让用英文表述自己为什么想要去学习计算机科学,这可以给我们今后带来什么帮助等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西方的文化,他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养成核心素养。
3.培养初中生们的良好品德。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效的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来对学生们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地加强他們的品德素养,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教授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口语让学生进行踊跃地发言,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一说通过做运动和锻炼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和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
4.树立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现如今,在许多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很重视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可以多结合国外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多使用思维导图Mind map的形式,让学生们大范围地参与进课堂学习,多进行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学习的重要性,借此来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在九年级的教材中,U2T1 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这课中,教师可以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把一些常见环境问题列举出来,然后再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表达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这样他们的英语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高,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团队合作中也加强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有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教师最应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教学工作准备要充分,全面的掌握和讲解知识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去更好地理解内容,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学生也要积极地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初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邢雯嫄.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9(11):124.
[2]柴卓.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09-110.
[3]赵红梅.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英语教师,2017,17(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