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网框架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肖少英 任彬彬






摘要:文章依据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依托点—轴—网的框架结构理念,从原则、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探讨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有机整体,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达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点—轴—网框架;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2-0011-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规划工作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及区域均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开始对城乡规划教育高度重视,其标志是教育部2011 年4 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正式提升为一级学科[1-2]。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成立后对各地高等学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3-4]。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是决定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对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性
(一)独立性
根据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特点,将城乡规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分成不同的课程群。各课程群内形成核心知识领域,课程群之间各有侧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避免各课程群间的知识重叠。
(二)衔接性
为使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各相关课程所组成的课程群内,根据核心知识领域涉及的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相互衔接,加强关联。在开设时间上也要相互衔接,从而形成点(知识点)、线(核心知识单元)、面(核心知识领域)知识的覆盖。
(三)拓展性
城乡规划专业所开设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理论课和设计实践课,每学期每门专业理论课要结合课程特点拓展该学期设计实践课所需的理论知识,所学即所用。
二、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灵魂,正确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对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至关重要。因此,河北工业大学以促进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和满足社会需求为引线,以提高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要支撑,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点—轴—网”框架改革理念,即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点,围绕一个中心点延伸出知识、能力、素质三条轴线,拓展衔接各个课程知识点构建形成联系紧密的课程知识网络(图1)。
三、城乡规划专业点—轴—网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一个中心点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城乡规划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同时也为使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毕业后能顺利从事城乡规划编制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决策、城乡土地开发与策划等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工作。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城乡规划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此培养目标为整个课程体系改革的中心点,展开对城乡规划专业各类理论课、设计课、实践课等相关课程的改革调整。
(二)三大轴线
对河北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当前课程体系设置很难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目标,学生认为当前理论课与设计实践课无论从开设时间还是知识点的关联性方面都存在脱节现象,不能达到所学即所用的目的。学生对当前各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是分散的知识片段,整合性不强,难以构建紧密关联的知识体系。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实现培养目标为重点,以提高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要支撑,梳理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三大轴线。
1.知识轴线
知识轴线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三条轴线,其中以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为知识轴线的主轴线,以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为知识轴线的次轴线。构成知识轴线的关联课程矩阵和培养标准如表1所示。
2.能力轴线
能力轴线主要由专业基本技术分析能力、综合预测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四部分组成。其中以综合预测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能力主轴线,以专业基本技术分析能力、团队协作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为次轴线。构成能力轴线的关联课程矩阵和培养标准如表2所示。
3.素质轴线
素质轴线由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构成,其中职业素养为主轴线,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次轴线。素质轴线构建的相关课程体系和培养标准如表3所示。
(三)课程知识网
课程知识网络由横向联系网和纵向联系网交织而成。横向联系网是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轴线构建的各课程群,纵向联系网是结合当前热点问题、竞赛、创新训练和各课程间的碰撞衔接形成的拓展研究和开发研究,由课程开设时间衔接构建而成,如图2。
(1)横向联系网。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要求和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特点,按各个课程的知识特点及其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影响力和关联性,将理论课、设计课和实践课等相关课程划分为11类课程群:专业基本技术课程群、主干设计类课程群、规划理论与方法课程群、城市与区域发展课程群、景观与环境课程群、专题规划课程群、规划管理课程群、专业现状与前景课程群、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程群、实践课程群、创新拓展课程群。
在课程知识网络中其横向网络课程群内的各个课程之间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协调和拓展,各类课程群与主干设计类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在开设时间上不能脱节,强调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每学期设计类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涉及的课程应提前一个学期开设。每个学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锻炼都需应用上学期所学内容。
(2)纵向联系网。依托各课程之间纵横联系交织形成的课程知识网络来构建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将知识拓展为能力与素质,加快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语
根据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渊源和原有开设课程特点,以点—轴—网为框架,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有机整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戴波,刘建东,纪文刚,等.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49-158.
[4]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编辑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