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金砖之路”

    邱小玲

    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大调整的需要。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让国外民众通过认知中国文化来理解我们的制度理念、发展道路和民族精神,了解真实的中国发展状况,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要义所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之一,多年的金砖合作形成了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些有益经验,其方式我们称之为“金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约翰内斯堡评价金砖合作时说:“金砖合作摒弃了政治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拒绝了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是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创新。”借鉴金砖经验,多措并举、多方发力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砖国家文化交流的政策引领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代表。金砖国家人口总量占全球人口的44%,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金砖国家的合作最初主要是在经济、金融领域,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当前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逐渐受到重视。

    1.设立金砖国家文化交流的政策制定平台——文化部长会议。文化交流离不开政策的引领。为了更有效地促进金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金砖国家设立了文化部长会议,这是金砖合作框架下的重要部长级会议,是研究制定金砖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政策的平台。

    首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于2015年6月16日至17日在俄罗斯的莫斯科举行。各方就《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简称《协定》)草案进行了磋商。同年7月,该《协定》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期间正式签署,为金砖国家开展文化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晤中提出金砖国家应构建“四大伙伴关系”,即“维护世界和平的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弘扬多元文明的伙伴关系、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伙伴关系”,确立了金砖国家合作向多层次、综合性、立体化方向发展的目标。

    2017年7月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推动了金砖国家文化领域务实合作进入新阶段。成立了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和青少年儿童戏剧联盟,开启了金砖国家文化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模式。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文化合作交流由双边走向多边。

    2.制定金砖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方案——《落实〈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行动计划(2017—2021年)》。第二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签署了《落实〈金砖国家政府间文化协定〉行动计划(2017—2021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可被视为金砖国家大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方案,有了方案就有了行动指南。《行动计划》内容涉及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媒体、出版、档案、人才培训、文化之都等诸多领域,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专业机构通过举办展览、论坛,建立信息共享网站,开展专业领域人才培训等方式,加强交流与互鉴。在未签署《行动计划》之前,各国文化机构只能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和项目,而此后金砖国家的文化机构在交流合作上就有了更多抓手,交流合作逐渐走向常态化。

    二、金砖国家多样的文化交流路径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化领域务实合作,在多元共享的基础上培育金砖价值理念,夯实金砖合作民意基础,是金砖各国共同的愿望。在这一共识之下,金砖国家开展了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合作共赢。

    1.举办“主题文化节”,促进文化交流逐步走向机制化。金砖国家利用举办“主题文化节”的方式,加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使其成为有效的机制并常态化。例如,中俄两国合作互办“国家年”,轮流举办“文化节”,还举办了“语言年”“旅游年”“中俄媒体交流年”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增进了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中国和巴西互办“文化月”,借助“文化月”活动,中国民众领略到了丰富多彩的巴西文化,同时,中国艺术家们也为巴西人民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印双方多次举办促进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媒体沟通和青年互访等活动,特别是中印以旅游为契机,大力发展双方的旅游业,扩大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中国与南非自1998年建交以来,两国不断拓展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两国的文化交流项目,涉及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

    2017年9月15日至22日,在我国福建厦门以“文明相融、民心相通”为主题举办了金砖国家文化节。来自金砖国家的210多位艺术家、各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团体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体验。艺术节突出合作、深化友谊,所有演出、展览均由五国艺术家联合呈现,充分展现了金砖国家相互交流的良好愿望,艺术家们通过合作增进了理解和友谊。

    2.开展多种青年交流活动,增进对彼此间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青年是未来,青年人最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更容易形成文化的认同,青年之间的交流来往是深化国家间、地区间双边关系的重要途径,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离不开青年的积极参与。

    自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南非德班首次提出开展金砖国家青年政策对话的倡议以来,金砖国家的青年开展了青年科学家论坛、青年创客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7月,借助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之机,在南非举办了2018年第四届金砖国家青年峰会,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的50余名青年代表参加本次峰会。会议围绕“金砖青年政策框架”“第四次工业革命”“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中的青年经济参与”等议题进行了探讨。各国青年组织在金砖合作的大框架下,做了政策沟通协调、交流经验、交换事务信息等工作,对各领域的务实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3.通过旅游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文明传播、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友谊。旅游是促进人文交流、增強相互了解、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方式,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旅游正成为金砖国家人民友好交流的特殊纽带。自2010年以来, 中国到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游客数量显著增长,尤其是去俄罗斯的游客人数最多,赴南非旅游人次增速最快。近几年,去巴西旅游不断升温,印度也越来越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成为新兴出境游目的地。通过旅游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文明传播、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友谊。

    三、借鉴金砖之路,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金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给我们以启示:首先,注重顶层设计,借助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的形式达成共识,并在峰会声明中得以体现;其次,签署协议,制定较为系统的人文交流计划与项目,以此为抓手,落实好文化交流工作;最后,各方发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如在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文化节、青年交流、旅游等方式开展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

    1.基于“金砖精神”,达成文化交流的共识,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金砖精神”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是一切人文交流的基础,要秉承这一精神寻求文化理解和认同。

    近年来,金砖国家在多边和双边层面的文化交流持续加强,不断取得实质进展,这主要得益于金砖国家在文化合作交流领域取得的共识。其一,金砖五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团结互信,尊重文化多樣性,成为金砖国家的价值共识。这为金砖国家携手谋求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二,金砖合作已从一个经济概念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金砖国家的合作方式已从传统的经济、政治“双轨并进”,向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转变,人文交流成为金砖合作的第三支柱,使得金砖合作基础更牢,更能行稳致远。其三,金砖国家一致认同人文交流合作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让金砖合作造福金砖国家民众,惠及各国人民。特别是五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金砖国家间的思想交流和文明对话,进而文化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2.基于金砖机制,以政府主导、多主体发力推动文化传播。金砖国家机制自启动以来已经形成了领导人峰会制度,后又设立部长级会议,构成了多领域合作框架及顶层设计机制,政府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他非官方机构和组织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政府是文化走向世界的宏观设计者及目标设定者,发挥着对外文化传播的引航员作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走向世界的方向、路径和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坚持政府主导、主体多元、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

    在多元的文化传播主体中,文化企业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中坚力量。作为生产、经营和销售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企业,它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能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由于文化企业的专业性,所以在实施对外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效益和效果往往高于其他实施主体,尤其是在提高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国际影响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跨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着实需要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与强大的传播话语权共同推进。非政府组织即民间社会组织和团体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主体。因为没有官方色彩,非政府组织更容易被社会各方面所接受。民间社会组织不仅能有力地配合国家的总体外交,而且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发挥的作用。金砖国家多次举办民间社会组织论坛,并于2017年6月扩展为金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民间社会组织论坛。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科研处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