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西安”背景下的文化经济发展方向探讨
李越行
摘 要: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被称为“世界历史名城”,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建设区域。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贯古穿今,“西安情节”依然深入骨髓,刻骨铭心。本文从“大西安”的背景出发,探讨西安文化经济的发展方向,扎实推进西安文化经济产业建设,构筑“大西安文化经济增长极”,聚焦新时代政策引擎,为西安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西安;文化经济产业;西安文化
1 “大西安”背景与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
大西安的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3月26日,西安市行政辖区和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提出了大西安建设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大西安的发展目标是,到2021年,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大西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大西安的历史文化基底雄厚,三朝古都,形成文化产业的大走廊。在大西安的文化街区里,啤酒音乐节,都市生活圈,创意、互联网、共享等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地方存在,才激发了文化经济产业的创新灵感。戏曲文化是西安百年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围绕着戏曲文化,在大西安的文化街相继建成了人民剧院、形成了集文化,旅游、话剧为一体的戏曲文化综合体。
大西安多样化的文化产业,是彰显西安城市魅力的名片,也凸出了大西安文化产业集群的亮点。推动文化交流的窗口打开,也打造了西安的新地标。“中华千古情”的西安,还有一些风靡全球的旅游景区,例如,渼陂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楼观国际文化小镇、兵马俑+骊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秦岭生态文化小镇、汉宣帝杜陵生态遗址公园等等。大西安和咸阳经济一体化,助力了西安文化经济的长远发展。
2 大西安经济、文化产业状况
加快城市短板建设,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实施文化战略,让文化产业成为新时代大西安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随着现如今西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政府和人民对大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尤为重视,主要体现在重点凸显古城风貌,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遗产点成功申遗。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大西安的经济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是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全国最大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成投产,17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为西安的经济产业注入了活力。此外,大西安的文化产业还体现在它是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曾成功举办两届欧亚经济论坛、4次丝路城市圆桌会议,为大西安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聚焦2019年西安两会,解读大西安文化产业发展
2019年2月15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开幕,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拟定了新的方向。回顾2018年,西安市大力实施了“文化+”的战略,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增长23%以上。西安入选了改革开放40年经济最成功的40个城市,将“十字方针”深入贯彻,逐步形成“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制定了实施支持西咸新区、富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部署,全面加快西咸国家级新区建设,使大西安文化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一带一路”的指引下,西安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建成,并获批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西安两会的契机下,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面提升引领、辐射和带动能力,打造西安特色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同时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和助力的作用。西安作为一个文化名城,旅游业的融合和建设,是提升西安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聚力创新文化旅游示范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文化创城。
4 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对大西安的影响
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的文化业态。十九大这一战略部署无疑将文化的发展推到了风口浪尖。的确,对于西安而言,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影响到社会整体需求的提升,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大西安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一直没有充分形成现实生产力,一直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集聚优势,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短板。因此,吹响大西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新号角,让文化产业成为新时代大西安大发展的大支柱产业,就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义务。
大西安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西安的城市知名度,也是城市文化与历史的延伸,从而形成大众对这座城市的好感。文化产业优秀的城市,往往人才集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也能招商引资,为该城市带来市场。西安市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政策落地兑现,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文化产业成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整个城市凝心聚力,形成城市的文化品牌,适应新经济的需要,也能够将城市的影响力带出国门,推向世界。
5 “大西安背景”下,文化经济产业有效路径探析
5.1 创新西安文化管理体制,营造环境氛围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产业增加值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现端倪。对西安而言,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入挖掘历史资源。积极地培育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利用西安文化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走西安特色型文化道路。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机制。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实现多方的宣传,建立专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为西安文化产业引进高端的创意,从社会氛围和城市环境氛围上营造出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聚力人才,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对西安挂牌文化企业要实行特殊的筛查和监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同时,兼顾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文化企业需要完善绩效指标和评价机制,并对重点文化項目和产业给予资金扶持,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老带新,鼓励潜力大、机制新、效益好的大规模文化企业建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5.2 实施“文化+”战略,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在西安“十三五”的规划纲要中提及,要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为发展重点,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马车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就我国所有城市的影响力而言,西安占据高地,纵观历史的维度和全球化的视角下,应该将西安的特色化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文化+”的战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西安的核心支柱产业。此外,还要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以时政为引擎,鼓励文化产业发展下面的分支,以旅游业为切入点,用旅游的形式将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精髓加以呈现,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发展其他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体育等等。西安政府出台地方性文化政策,将文化产业纳入到地方重点工作的范畴中,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5.3 将西安的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新业态
互联网“+”作为时代的产物,在各个领域上都不可或缺。“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同样也是大西安文化产业的助推器,在大数据时代,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文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西安文化产业优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发挥文化与互联网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延长西安文化的产业链结构,利用互联网形成全新的文化弘扬路径。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数字驱动作为生产工具,开创文化发展的新格局。面对21世纪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事实,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适应文化供给侧改革的大势所趋,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和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现代艺术技艺和技术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将文化产业也融入到动漫行业、影视行业以及其它的娱乐行业中,促成产业集群效应,为文化产业增添优势。
5.4 促进文化产业走进市场,提升软实力
作为“大西安”发展的核心主体力量——西安市,尽管众人皆知,但于西安而言,还未形成较为主打的文化软实力。西安发展依旧有“短板”的存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利用西安的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全方位的产业链条,推动文化项目更上新台阶。根据大西安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地域特色,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科学调整空间战略布局,构建以大西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引领辐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让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市场,透过市场来体现价值,增强软实力。
近几年,大西安的文化发展举世瞩目,也让这座城市焕发新颜。随着互联网与文化融合程度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安发展必不可少的中间力量,也带动了西安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夯实文化基础,是推动大西安繁荣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劲,孙永磊.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6, 36(01)3-8.
[2]西安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上行趋势显现[EB/OL].(2018-3-5).
[3]楚明钦.互联网與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