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杨丽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困惑。小学生青春懵懂,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因此,应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现的心理问题和成因,完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智正常发育,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0-0004-02
小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学生年龄不断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困惑。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懵懂,自尊意识逐渐增强,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但是因心理的不成熟,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有的小学生会在课堂上分神、不听讲;有的会因学生评价而表现过激行为;有的则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等。作为一名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中,能真切感受青春期孩子的躁动不安。因此,应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为其今后生活学习奠定品质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面临的心理问题出发.因此需要客观地观察、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现的心理问题和成因,以此为基础,才能针对性地完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心智正常发育。以下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社会性发展问题
人的生存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即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人走向群体的标志。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高年级学生社会化的形成标志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对社会规范的遵守、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但是我国当代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家长对其更加溺爱,导致小学生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认同度不高,社会责任感意识较差,不践行社会规范等。
(二)心理压力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父母和教师对小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都产生于压力源,比如升学压力、父母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种压力源。学业压力导致学生记忆力减退、学习兴趣低下;父母压力导致学生自卑、敏感;人际关系压力导致学生分心、忧虑。总之,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都是社会对学生期望过高,学生承担的责任日益加剧,而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三)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是小学生的成才发展的主要途径,当代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的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适应性涉及时间管理问题、应试心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学习热情。升学压力、父母的高期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
(四)人际交往问题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形式主要是师生、同学、家人之间。同学间日复一日朝夕相处,最容易产生友谊,也容易产生争执。同学关系引起的人际交往问题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胆怯、偏执,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在缺乏社会信任、表达能力低、沟通存在障碍、个人主义等形式。
(五)网络心理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成瘾问题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小学生使用手机刷视频、玩智能游戏没有自我控制能力,长期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注意力降低、智力发育障碍、双重人格、身体发育缓慢等症状,更甚者,学生会模仿虚拟世界的凶杀行为,造成青少年犯罪。学生沉浸于网络的主观因素是好奇心、虚拟世界可以滿足好胜欲、抵制诱惑能力差等,客观原因是家长缺乏正确引导、缺少现实活动等。
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发挥课堂作用,讲授青春期常识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班会、心理健康课等机会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的常识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度过这一关键时期。青春期常识知识应在五年级下学期进行讲授。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小学生会在五年级左右出现第二性特征。学生因没有青春期常识而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不安焦虑的行为,有的学生因缺乏常识,会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某种疾病,而有些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怯懦,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基于种种表现,教师应利用心理健康课和班会向学生讲解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表现,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对男生、女生分别上课,通过展示青春期常识的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是长大的正常现象,帮助学生和平度过青春尴尬时期。
(二)正确引导同学关系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男女同学间会出现课桌“三八线”,不愿意同桌听讲,产生异性吸引的情愫等,同性同学间也会有拉帮结派的现象。这种青春期现象对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及时介入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应通过组织班级互动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彼此了解、增进友谊,使学生正确认识同学间的感情,互助互爱、共同进步。比如,组织对子班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男生在赛场上积极表现,女生做啦啦队队员,为男生送水做好后勤,从而使学生摆正心态,融洽同学关系。
(三)指导学生保护隐私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其青春期教育则应该更加隐秘。每个学生面临的青春问题各不相同,课堂上的常识讲授也不会具体到每个人。因此,教师应多多留意身边学生的动态,常常与学生交心,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女孩子生理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帮助。对于男孩子声带变声期应提醒其保护嗓子,不能大吼大叫。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思敏感,教师应给予其个人空间并精心培养。
(四)家校合作,共同教育
个别高年级学生会出现早恋、沉迷网络等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基于此,学校和家长应积极配合,帮助学生步入学习正轨。高年级学生在青春期会出现成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常常会形成独立与依附的矛盾心理,与教师父母缺乏沟通,产生代沟。因此家长应该与学校密切配合,在尊重孩子隐私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形式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学生和平交流,和教师及时沟通。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五)心理咨询,答疑解惑
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不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许多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智能通讯的普及,咨询方式也由单一的面对面咨询转变为微信平台咨询等方式,使学生的隐私得到保护,也使学生更加能敞开心扉诉说情绪。
三、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青春期辅导教育中,学生心理和身体都未发育成熟,不能形成正确的青春价值观,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和焦虑情绪。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问题,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辅导。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CJS[2018]GHB246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飞,方双虎.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U].家庭生活指南,2019(01).
[2]李慧慧.当前中小学师生冲突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责编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