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研究
刘元轩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失衡的巨大代价。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将大力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建设绿色节约型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去规划与实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治理相结合,以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促进两者同向而行,协调发展,可以加速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生态环境治理 协调发展
一、前言
环境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深入人心。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农村群众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当前,农村在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城镇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几点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污染一直是影响农民生活居住环境,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随着工、农业发展的加速,农村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一是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是农村环境保护最大的拦路虎,也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水污染的三大源头和主体是农业污染、工业污染,以及种植养殖不当造成的污染。例如,农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以及喂养牲畜产生的粪水等,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导致水环境污染。再如,村民的作物种植模式落后,在肥料的施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面技术落后,采用未经消毒处理的人或家畜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或过量使用氮、磷、钾肥等,导致土壤性状改变。二是工业污染问题,当前乡镇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相对来说,农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环保政策制度的落实、政策监管等环节都比较薄弱,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技术、手段等都不足。所以,某些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如印染、化工、喷涂等企业,未严格按环保要求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流入农田,给水源以及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三是垃圾污染问题,垃圾污染问题是农村较为突出的问题,村民自身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垃圾收集站形同虚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普遍,种植垃圾直接在原地焚烧处理的方式导致空气、水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是种植、养殖污染问题,农村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与养殖业为主,在我国的北方农村地区,地膜、秸秆焚烧问题一直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户环保观念不强,图方便的思想严重,偷偷焚烧农作物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有害气体,不仅会严重污染空气,而且还会破坏臭氧层,引发酸雨。养殖业造成的污染主要是粪便污染,农村的养殖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较低,而且养殖户缺乏相应的环保认知,动物粪便未经处理,不是集中堆放臭气熏天,就是直接排放滋生细菌,使当地的环境面临极大的威胁,严重污染空气和水源,同时还影响了土壤质量,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治理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足。多数村民受自身文化水平、年龄、意识等各方面的限制,对环保的认知不够,认为祖祖辈辈都是按照这种模式生活的,并无不妥。意识决定行为,其正确处理垃圾、注意环境保护等意识不足。二是环境治理配套设施不完善。垃圾处理、污染整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意识行为上注意与配合外,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治理设施。例如,没有集中收集、处理生活垃圾的设备及能力;对于种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没有相应的处理和引导措施;而且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也很少。这也是村民环保意识薄弱,随意堆放、丢弃垃圾的原因之一。三是监管力度不足。农村污染问题还与监管息息相关,以工业污染为例,工业污染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执法与监管力度不足。当前,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普遍向好,尤其是城市地区,工业化程度高。对于不那么发达的农村地区而言,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这就导致农村地区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比较严重,环境保护沦为一种形式。而且,多数乡镇几乎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如果依赖于上一级的县、市级环保部门来监督整治的话,难免有鞭长莫及的无奈感。而且某些县级环保部门的检测设备也比较老旧,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环保检查、监测、监管等方面的配合力度不足,导致监管缺失,因而污染现象愈演愈烈。
四、推进农村經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落实环境保护的关键是人,环境保护的实施主体也是人,人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就农村环境保护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增强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才可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所以,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例如,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进乡村、进学校活动,通过开展知识讲座、散发环保资料、有奖问答等形式,从环保的概念、环境污染的危害等方面提高村民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以村组为单位组建QQ群、微信群,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不定期地向群内发布、推送环保小知识,环境治理小技巧等,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意识和行为。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落实农村的环境保护,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职能部门需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的环保基金,如完善垃圾清理点、整治排污沟渠、人畜分离、厕所改造等,继续加大村连片整治资金支持力度;二是要建立城市乡村及工业农业联合的综合性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的环境治理及保护工作;三是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污染源进行监管,对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重罚,对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企业重视环保,加大对环保的投入。
(三)建立科技入户机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首先要加大技术投入,建立起科技入户机制。一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如合理规范地使用农药、化肥,正确地处理种植垃圾如秸秆、树叶等,禁止焚烧,指导村民正确建设沼气池。二是要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重点推广高产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对畜牧产品进行品种改良,推行良种繁育,调整畜群结构,并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特征,科学合理地布局牲畜种群,改变传统的以数量取胜的养殖观念,向效益型、生态型畜牧业转型。
五、结语
我国农村地域广袤,近2/3的人口为农村人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不断完善环保治理机制,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和强化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同时,还要积极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手段,通过管理、技术、机制创新形成的合力,推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蒙阴县蒙阴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姚锐.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263-265.
[2] 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5):18-19.
[3] 田蕴,竹怀林.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9(28):44-45.
[4] 张晓冬,石径溪.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08):17-18.
[5] 刘玉芳.农村经济與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初探[J].农家科技(中),2019(03):90-95.
[6] 申作兰,林德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6):166-167.
[7] 徐晨喆.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浅析与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89-90.
[8] 何帆.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路径——扎实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宣传[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