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云班课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蓝墨云班课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研究,具体分析了其互动模块对课堂氛围的调动、知识点的归整联结、操作练习的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支持,并总结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课堂互动设计原则。

    关键词:互动教学;蓝墨云班课;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7-0000-03

    引言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良性的交互作用[1],本研究重点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要素。当前的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收知识而非主动思考与表达,课堂互动环节经常出现难以推进的尴尬局面。而他们在课下都能够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社交软件,熟练地进行线上互动,这与他们的课堂互动状态大相径庭。那么,如果将基于手机应用的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否改善互动效果呢?笔者将蓝墨云班课软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来尝试探索这一问题。

    云班课互动模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需要互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以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而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和计算机的交互实现的,教师难以捕捉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能凭经验判断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设计一些师生互动活动,以方便教师展开过程性评价。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用于课堂互动教学的应用软件,它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其互动模块主要包括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直播/讨论、测试活动、作业/小组任务、课堂表现,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得当,它们会在知识感知、理解、巩固、总结、评价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2.云班课互动模块在教学实施中的使用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知识难度虽然不大,但直接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类通用学习规律的掌握和对计算机研究的兴趣程度,课堂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课堂氛围的调动、知识点的归整联结、操作练习的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四个方面,并进行互动活动的设计。

    (1)课堂氛围的调动

    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被用于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练习,气氛难免沉闷,学习很难高效,此时可以通过互动营造相对轻松活跃的氛围,而互动任务必须有趣、难度低,且不一定与学习内容相关。蓝墨云班课课堂表现模块提供了四种课堂点名的方式,在课堂点名或选人时使用可增加趣味性,其操作简单,也不会过多占用课堂时间;投票问卷模块以及其他互动模块中的点赞功能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投票的结果和获得的点赞数,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2)知识点的归整联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单个软件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使用也较为零散,而不同软件之间的操作会有一些共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类整理,联结新旧知识。以互动形式来完成这一活动显然比教师单纯讲解更有效。学生可以利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模块将零星的知识点发散出来,再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合,并利用讨论模块将一个时间跨度大、包含多章内容的任务,通过多轮次保留记录的讨论,达成知识的融合与迁移。

    (3)操作练习的指导

    学生在操作练习階段会遇到各种问题,在初始阶段,教师一对一给予指导是高效的,但随着学生共性问题的增多,教师不得不重复解决同一个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的讨论或小组任务模块发布问题,让已经知道解决方法的学生给出回答或者录制操作步骤,供其他人参考。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个解决方案,每个方案在这里都被记录下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操作步骤。此外,不善于求助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解开自己的疑惑。

    (4)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且需要经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团队协作环节则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完成,如学生表达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头脑风暴模块)、对分支问题的深入讨论及对解决方案的展示(小组任务、讨论模块)、对不同解决方案的评价(投票问卷、其他互动模块的评价功能)。利用这些模块还会完整保留学生的协作轨迹,进而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

    3.教学案例及互动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Word的操作》一课为例,分析云班课互动模块的使用。

    (1)教学案例

    案例名:Word文档字体、段落、页面的设置。

    教学环节:

    ①利用“头脑风暴”,让学生以关键词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通过提取学生提交的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的词频,提问相关操作步骤,完成知识复习。

    ②将本节课的素材及要求发送给学生。

    ③字体设置。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并尝试完成对电子文档的操作,教师观察并做出指导。接着,在自主探究环节,为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可建议将此部分内容拆分为四个模块,分别由四个学习小组进行组内探讨,同时将操作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至在线“小组任务”模块。然后,小组间相互观看视频并通过“评价”“点赞”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其间每个学生重点关注自己操作不熟练的地方。最后,学生再次独立练习,完成此部分的整体学习。

    ④段落设置。此部分与“字体设置”学习流程相同,最后每个学生在“投票”模块对其他小组提交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优秀作品。

    ⑤页面设置。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页面设置相关的操作,再让学生按要求练习,教师随时答疑解惑,最后用“随机选人”模块指定学生到教师机上向全体学生做演示。

    ⑥查漏补缺。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次练习巩固,“讨论”模块设置学习心得讨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学习。

    (2)互动分析

    首先是“头脑风暴”活动,以关键词的形式回忆上节课知识点,学生可以多次刷新自己的关键词,可能刚开始只能想到一两个相关知识点,之后以这一两个知识点为基础,陆续发散出更多的相关知识点,这就相当于学生为自己搭建脚手架,独立完成了知识回忆,教师在之后的总结中只要将这些散乱的知识点加以条理化即可完成复习。

    本节课分组任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规范及熟练操作步骤。在这一活动中,师生或生生间对操作步骤的询问与解答没有借助互动模块,而是以面对面讲解形式进行的,因为此部分内容相对容易,没有太多的问题产生,面对面形式反而会更高效。而之后的在线“小组任务”活动支撑着团体智慧的生成,蓝墨云班课能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梳理操作过程,从而巩固或者优化操作技能,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帮助,还能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借鉴模仿。

    当字体和段落设置使用过两次在线互动后,学生会对此种形式产生疲劳感,参与意愿下降,因此在页面设置部分的互动中使用了“随机选人”模块,为课堂互动增加了一些新鲜感。

    最后的“讨论”心得互动,是一个长期开放的活动,每当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新的理解时,都可以在这里发布,所有人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发布内容做出回复,经过长期积累,这里会沉淀出知识的精华,弥补了课堂学习中深度探讨和理解的不足。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互动设计原则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总结了课堂中使用蓝墨云班课设计互动活动的设计原则,希望能为有需要的教师提供帮助。

    1.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而课堂互动的过程恰好是一个师生及生生之间对知识点的交流探讨的过程,能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良好契机。为此要将能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互动设计的出发点。

    2.适量安排互动活动

    评判一节互动课堂是否优秀的标准不是互动次数的多少,而是需要根据该节课的知识类型、难度,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学形式等进行综合考量,不能为了让课堂看上去热闹而盲目地添加。例如,與理论课相比,实验实训课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互动就不适宜太多。

    3.合理组合两种互动形式

    课堂中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能需要“面对面”和在线两种互动,并且有时还需要两者相结合来开展,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两种互动的优缺点、知识点的复杂性、现实课堂中互动的发展走向、学生的状态等因素,来最终确定互动形式,以达到最理想的互动效果。

    4.要考虑互动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习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协调整合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获得一些被分解的、孤立的知识碎片。[3]在设计互动时要注意互动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学生在互动中将知识点孤立起来。例如,当多个平行互动内容同时进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互动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免学生各自为营,不关心自己以外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3]冯锐.论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设计观[J].远程教育杂志,2009,17(05):19-22.

    作者简介:赵晓卿(198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人,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青年课题“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课堂教学互动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基础课为例”(课题编号:18-QN-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