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籍文献的保护和数字化情况

    【摘要】《四库全书》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对我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以及历史、人文等众多学科的历代典籍进行了整理与总结,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出版、发行,使我国成系列、大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并可参与全球信息资源共享。

    【关键词】古籍;数字化;四库全书

    1.概念界定

    1.1古籍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汉书·艺文志》云:“《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据文化部的初步统计,我国国内现存古籍3000万册,其中公共图书馆2717.5万册。古籍保护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续绝”的工作,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保留了历史,以古为镜,继往开来。古籍整理,事关文化传承,需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

    1.2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2.《四库全书》数字化现状

    《四库全书》作为国家典藏,因其以久远的线装手抄本形式及独一无二的数量而被束于高阁。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古籍数字化开始大量推行。在这股古籍数字化的浪潮中,《四库全书》也开始逐步走向数字化。199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开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出版,之后几年,其他版本的《四库全书》及相关图书的电子版也相继问世。与抄本和印本相比较,电子版的《四库全书》体现出便捷、灵活、快速、完备、普及等特点,有力地促进了《四库全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长期从事《四库全书》数字化研究的甘肃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芬林研究员表示:“《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出版、发行,使《四库全书》从过去读者难以利用的‘镇馆之宝走向百姓的案头,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更多的人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中国古籍,更有利于国内外学者系统、深入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电子版《四库全书》以当代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保持原书真迹的基础上,将书中一切具有检索意义的书名、作者、类目、标题乃至全文中的字、词、语全部数字化。同时还挂接了扩充的《中华古汉语词典》、《四库大辞典》、《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电子工具书,从而给读者提供了手工查阅难以比拟或从未有过的快捷有效的检索、统计、整理和编辑功能,有利于读者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一部《四库全书》原书大约需要500m2以上的存放空间,影印本也要100m2,而电子版只需百G硬盘就可存储。电子版实现了书名、著者、类目和全文中的字、词、语等多途径检索。读者可以进行单项检索,也可以多项信息组配检索。检索时,可以输入检索的全部信息,也可以输入其中部分信息,即“任意一致”检索。如果读者对输入汉字的一些方法不熟悉,还可以试用电脑提示的拼音、或笔画、或部首3种不用学习就可掌握的简单方法即可确定检索文字。多种电子工具书又与《四库》链接,给读者带来更多方便。现代检索技术,不仅能在一部文献的纵深方向搜寻也可以在多部文献之间横向搜寻,并进行精确的统计、整理这种能力极大地启发和扩展了学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并能帮助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

    3.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3.1古籍数字化有利于古籍的保护 利用古籍数字化资源能有效地降低纸质古籍的流通量,减少人为的使用性损伤机率,使历经岁月沧桑的古籍得到真正的“休息”和“保护”,通过复制转存,还可以相对真实、永久地保存古籍原貌。

    3.2古籍数字化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工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学习。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遗留下来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资料,但由于人为、自然等许多原因使许多古籍消失了,而今流传下来并封藏于高阁之中的古籍文献资料正在呼唤人们重新发现和认识它的价值。

    3.3古籍数字化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古籍数字化帮助学者排除了冗余信息的干扰,更快地深入研究对象和研究资料的内部借助便捷的检索技术,学者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而无需因阅读那些与研究课题无关的书籍而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古籍原典、历朝历代的整理成果数字化,形成一个庞大精深的立体知识体系,使数据库建设成为连续性的、开放式的、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息息相关的一项工作,实现海量信息查询、字词频分析,用字量统计等古人难以实现的功能,为学术研究拓展一片新领域。

    3.4古籍数字化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使数字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将使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跨越时空,在全人类面前实现资源共享。中华古籍数字化,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现辉煌,让全世界人们感受到东方文化恒久新的魅力,也可以使全球范围的炎黄子孙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4.小结

    多年的积淀及付诸实践,我国古籍保护成效斐然,全社会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行古籍普查、修复保护以及人才培养,古籍保护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古籍保护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应是政策法规、科学理论、严谨践行的结合。因此古籍保护在保持热情的同时,需要由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建设,启动古籍保护的顶层设计、分析问题、凝练知识。从保护古籍的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提高古籍保护的水平,使古籍保护法制化、规范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郁夫等.科技新贵与古籍佳人的结合——中国古籍电脑化[J].国文天地民,79(9):13- 43.

    [2]史睿.论中国古籍的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1999(2):28-35.

    [3]王桂平.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2000,(4): 50-51.

    作者简介

    范文静(198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知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