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让写作像发微信一样轻松
邰晓霞 朱静
作文课是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微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阅读和生活中体会写作的奥秘,消除害怕写作的念头,使写作变得容易起来。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意指“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于“微”中显性情、“微”中品气韵、“微”中抒胸意。它具有言简意赅、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随兴地写作。只要勤动笔、多积累,“微写作”一定会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活動——“微写作”的视频通话链接
活动,是链接写作的重要“功能键”。打开活动的窗口,就等于为“微写作”开启了视频通话功能,通过直观地呈现、灵活地运用,让学生在“微写作”中体会活动的快乐,在活动中轻松地写作。
1.构思精巧的课内活动
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专注度。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中,见的是兰溪江边的山水,品的是渔民的快乐之情。在教学此诗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自读自悟,疏通字词;其次,字斟句酌,感悟诗意;最后,想象画面,体会诗情。在最后环节,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素描纸、一盒蜡笔,让他们根据诗意绘出画面。十分钟后,一幅幅兰溪江边上的月色图便跃然纸上;而此时的学生也化作了诗人,只通过寥寥数语便品出了浓浓诗情。
又如,《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知音难求、深情厚谊的故事。教学时,教师疏通文意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故事,台词自拟。这别出心裁的活动,使学生热情高涨,激发出学生高超的演技。表演中金句不断,如“高山流水,知音何处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我心”等。
2.多姿多彩的交流活动
交流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既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又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使他们的作文呈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更具魅力。如在《夏洛的网》阅读分享课上,学生就“小猪威尔伯值不值得蜘蛛夏洛为它织网”产生了分歧,于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学生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探讨友谊与生命的价值,一篇篇“微议论文”就在这样激烈的辩论中形成了。
又如,在执教《看微电影 学微写作》主题教研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为这部微电影设计广告语,要求语句简短,符合电影内容,能够引发观众的观影兴趣。于是,学生们就有了“因为有人海,相遇才变得意外”“世界那么大,我们都要去看看”等独特的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含义丰富的主题活动
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课堂教学,也缺少不了课外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微写作”,既可丰富主题意义,又能提升学生遣词造句、锤炼句段的能力。影评展览、阅读评论、自编课本剧、为广播站撰稿等创新性主题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在三年级成长礼上,学生用“三行诗”写出了自己对师长的感恩之情:“一针一线,编织着的,是母爱”“你教我成长,也教我爱,谢谢你老师”“妈妈,有你的地方,就是家”……寥寥数笔,情深意浓。又如,在六年级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原创的《红烛颂》让在场的教师热泪盈眶。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用智慧和心灵感知周围的世界,这是书本无法给予的。
二、阅读——“微写作”朋友圈的刷新按钮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意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作文就是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大量阅读亦如“刷新按钮”,使学生能够不断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越浓厚,阅读的积极性就越高,效果就越好。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教师可巧妙地利用这些特点,激励学生去读、去多读、去好好地读。如在《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导学课上,教师可先播放两段姐弟的录音,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然后再让学生翻阅相应的章节。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反应迅速,兴致高昂,阅读效率很高。教师在向学生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时,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选择自己中意的读物。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如可采用课内阅读和课后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观察、了解、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他们所关心、渴望的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2.扩大阅读范围
胸中有文章,下笔才千言。写作其实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气高字华,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小学生偏好故事性文本,因为它更生动有趣,但是这样也容易忽视其他类型的文本。鉴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博览群书,扩大阅读范围,增加知识积累。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傅雷家书》时,教师可将傅雷多次劝说傅聪不要只专注于练琴,而应多走进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启发音乐灵感的语段展示给学生。在家书中,傅雷认为音乐与自然密不可分,相互触发。同样,教师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与哪些知识交融、互通,继而鼓励学生多阅读历史、科学、书信、传记类的书籍。
3.创新阅读形式
以读促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学生想写、要写、会写、善写,就必须创新阅读形式。如有位教师采用了为课文写诗的方式,意在高度凝练并有效拓展课文内容。在教学《荆轲刺秦王》一课时,这位教师引用了诗句“不唯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来概括;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用“让肤色不再成为公民身份证”来评析。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们纷纷仿效用“点滴之言”通达“深文大义”。同样,一位教师通过写“墓志铭”的形式来总结历史名人的一生,但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名人,则让他们通过相应的阅读来概括。用这样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传记类作品,更是省力又高效。
三、生活——“微写作”的语音转换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感受变成文字就需要生活这个“语音转换器”,用好这个“转换器”,让学生有感而发,才能达到文章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目的,使鲜活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充盈其中。
1.“身”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写道:“生活之于文章犹如源泉之于溪水。”要想用好生活这个作文的源头,就要让学生“身”入生活,体会情感,用丰盈的社会生活、喧闹的人情世界、奇异的自然景观渲染情感,点燃写作的激情。如开学之初,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让学生记忆深刻、念念不忘,教师可抓住这个写作“点”,让学生写一写假期里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过年捉鸡的事:“话音刚落,捕鸡行动就开始了。我们同时瞄准一只老母鸡,先是一点一点地接近,一刻钟过去了,我们一无所获,只好搬救兵。只见爸爸用目光锁定了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抓住了它,我们顿时欢呼起来!”这么生动有趣的描写,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2.“心”感生活
对小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的生活都在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上,这期间很难发生令学生记忆深刻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仔细品味生活,使他们能够从小事中生出真情实感,写成佳作。如《落花生》一文中有這样一句话:“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当教师讲到“怪”这个字时,一个学生说出了几个含有“怪”字的句子,并要求教师解释。听了教师的解释后,他也释然了。后来,这个学生以《考老师》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章对动作的描写十分细致,神态捕捉到位,非常生动。
又如,统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妈妈睡了》一课,从孩子的视角写妈妈午睡的模样。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由于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所以学生通过用心观察、体会后说出了让人动容的话:“睡梦中的妈妈好美。她一只手放在眼睛上,是不是有些害羞?她还把腿弓成滑梯,真想试试这架滑梯的感觉啊!”“妈妈好累,她往沙发上一倒就睡着了。她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嘴巴却微微翘着,仿佛梦到了什么美事。”
3.“脑”绘生活
缺乏想象力,会导致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可让文章充满情趣和生机。如一个学生在描写秋天的田野时,对绿叶的描写非常特别,充满童趣与想象:“那叶子真绿啊,像是在绿色的染料里浸着。凑近了看,叶子真多呀,一丝儿缝隙也找不见。微风拂过,绿叶轻轻颤动,仿佛新的生命在舞蹈。”最后一句想象丰富,写得非常美,小小年纪就品出了生命的可贵,非常难得。“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起舞,太阳光包裹着它,像一团金色的彩霞……那‘蝴蝶飘呀飘,翻了山,越了岭,淋了雨,落了地,孤零零地跌在土里,沾了黄褐色的泥。”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将蝴蝶风筝从初见时的美丽到一路辗转落在泥水中的过程写了出来,于平淡中隐含着深意。
总之,“微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相信只要学生勤于笔耕、乐读善思,一定会使写作变得像发微信一样轻松自如。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