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路静
阅读是人类已知获取知识的最便捷的途径。经由阅读,人类认知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但阅读却不仅仅只是“读”,而更应是一种理解、感悟和升华。现代人的阅读大多停留在了不需要思考自己为何而阅读的阶段,并且多为碎片化、快餐化、肢解性的阅读。阅读本应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人格的最潜移默化的方式。但当下的状况是,碎片化、快餐化、肢解性的阅读方式已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常态,学生更少进行群文阅读和整本阅读。阅读面的狭窄,造成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模式上的混乱。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阅读教学的影响。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群文阅读应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教育方式。古人常将各家文章博采众长,寻找文章间的异同,探寻不同学术流派间的异同,在多读通读后多有所得。明末诗歌评论家徐增曾经以僧人化缘为例来讲多方学习、融会贯通的道理:“诗须到家,所谓‘到家者,于古人诗中,路路都有。若止得一路、两路,则非到家。试看衲子沿门持钵募粮,不知历过多少人家,方满得者个钵子。到得煮熟时候,气味件件相和。至此田地,才为到家也。”(《而庵诗话》)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夏丏尊先生也非常推崇群文阅读。叶圣陶先生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很多学生不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现象,提出过建议:“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汉语的整本的书。”因此当学生再次出现碎片化阅读时,台湾学者赵镜中先生重提了“群文阅读”概念。赵镜中先生认为“群文阅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倡导多个文本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的“群文”是同类议题的“多文本”。“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这其中‘多文本‘议题‘教与学和‘单位时间是核心四要素,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内的课文与课外文章进行整合,或将课外的一组文章整合起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拓展阅读,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
那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虽然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好处多多,但群文阅读教学却并非全是诗和远方。在课堂上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群文阅读不能一味只强调“多文本”,而忽视了传统的单篇文本教学。不能为群文阅读而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所以如何选文是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慎重的内容。“同一议题”的多个文本选择就非常重要。选取的文本不仅仅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发现、交流、合作、反思中学习,生成独特的感悟。笔者认为选文应生根教材,立足教材和平时语文教学,整合教材价值点和认知点,融通课内外文化点,将单篇文本和多文本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的能力。
在分析《诗经·氓》的女主人公形象时,以“女性命运”为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对比阅读。笔者将《诗经·召南·江有汜》《诗经·邶风·日月》《诗经·王风·中谷有蓷》《诗经·小雅·我行其野》《诗经·郑风·遵大路》《上邪》以及舒婷的《致橡树》放在一起阅读,了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感受不同时代女性的爱情观,思考弃妇诗歌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舒婷诗歌里所展现出的新时代女性爱情观的意义。学生在进行多个文本阅读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观点,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的审美视界得以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并慢慢在团体中形成合作意识。
这几次群文阅读教学的尝试,让笔者有了不少感触。语文阅读教学既需要对经典文本细嚼慢咽、精雕细琢,也需要在内容上融会贯通。既应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有价值的议题,利用群文的优势将经典文本的教学价值进行充分延展和升华;也当放眼生活和世界,撷取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更加广泛多元的文化话题和文本信息,有效植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语言、思维、认知、合作、文化等各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汇报时,能发挥自己所长,在小组内积极参与配合,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学会求同存异,聯系现实谈自己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这也是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的东西。阅读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体验不同人生的途径,拓展视野的方式。
★作者通联:四川南充市高级中学嘉陵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