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高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张雪香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预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素之一。预习的进行,特别是语文课的预习,需要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的方式,去和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没有教师的干预,会更加纯粹地让学生吸收和理解文本,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也就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预习的效果会更好,而预习充分了,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重难点上,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让探究性学习更加深入和更加有效。

    一、激发兴趣、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预习方法教给学生,就相当于让学生掌握自食其力学习知识的方法,学生能独立地攀上知识学习的巅峰。教师要想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方法。当你的学生能够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预习方法来进行课前预习时,他们自己也会发现有效预习的好处,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才会提高,而预习兴趣提高了,预习效果会更好,教师的课堂也会更高效。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我做了一下思考。

    (一)低年级预习结合游戏,提高预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刚踏入学校不久,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但好动的天性又让他们坐不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面对教授低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时,就可以结合游戏。比如在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看清笔顺和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如“交朋友”法:“包”可以和“月”“饣”“扌”等交朋友,变成新字,比一比,看谁交的朋友多。也有“猜谜语”法:“人对人”打一字是“众”,“妈妈”打一字是“每”等等。看谁猜对的谜语多,就能得到奖励等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让学生记忆生字,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给生字组词,通读全文也会事半功倍。

    (二)中高年级预习打牢基础,掌握预习能力

    中年级是由低年级升到高年级的一个重要转折,此时的课文内容增加、篇幅增长,对学生预习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结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接下来到高年级的顺利过渡,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预习。

    1.读课题:思考,读了这个课题,你有想问的问题,可以依次写在课题旁;

    2.读课文:通读课文,把生字拼音写进课文。读生字要求:读拼音,读生字结构,读生字笔顺,读准生字字音后再给课后生字描红。

    3.边读边动笔:圈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把意思写在词语边上。以前认识的词语可以写出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给新学的词语造句。

    4.快速默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标好课文自然段,概括每个自然段大意后,给课文分层次,做好层次标记,概括每个层次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写下来。

    5.读句子: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难理解的句子做好标记,觉得是好词好句的用直线划出来,并想一想,好在哪里,有思路就写下来。

    6.查课外读物,思考:课文提到的知识你还有了解吗?查找工具书或者上网找一找相关资料。

    7.做一做相关的练习题(比如抄写词语、扩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等)。

    8.你还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在课上老师多讲些什么?可以记在课文空白处。

    中年级是低年级刚升入高年级的开始,低年级的语文书上每个字都有拼音,课文又短,所以读起来比较轻松,而中年级后,语文课文已经没有拼音了,课文又长,对于刚升入的孩子来说一开始肯定很难进入状态的,所以在预习课文时,我尽量让他们多读,多查,多问,而预习的步骤和方法上我也给他们制定的更详细更具体一点,这样他们就能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像低年级时一样,只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就可以了。

    二、紧扣课堂,进行预习成果的交流

    按着这样的几步骤下来,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更有效率的教授新知识,第一课时其实只是一个交流预习成果的过程:

    1.可以抽看学生预习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预习经过都可以通过书上的标记反应出来;

    2.在课上进行提问主要内容来检查预习成果;

    3.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当然,教师在进行检查的同时,也可以让评价来促进预习的进行,增加预习效果,以此提高学生预习兴趣,何乐而不为?比如在预习《山行》这一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这首古诗里作者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还有哪几个字词你不理解需要老师帮助的?课开始时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教师一一帮助解答,从而达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效果,这样一堂课能上的东西就很多,而不是一直在和学生纠结读音、字词、词语之类的东西了,甚至能把本来放在第二课时的分析课文,都能提前分析掉一些,第二课时的时候,教师还能进行更多的知识拓展,把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

    三、家校合作,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努力,家长也要参与其中。预习大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家长如果能抽出时间参与预习,那么预习效果会更好。如果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适当指导,多发现孩子的每个进步,那么孩子的预习兴趣会更高,也就更能坚持课前预习的习惯。

    相信经过我们的多管齐下,孩子的语文预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但我们也要知道,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形成,是现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帮助孩子减轻课业负担、创建快乐高效课堂的过程。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