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常小桃 姚长超

    语文是语言的一种,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新生的技术,在表现形式上尤其形象、直观。它仿佛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对于提高小语教学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既可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又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打破界限,让经验较为贫乏的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语文,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成知识、情感领域的积淀和满足,从而使他们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巧用信息技术,辅助小语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愉悦、兴奋、渴求上进。现就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大家分享。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乐学情境

    情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场景和环境;另一层是指人物、情节以及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趣生则情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方法。

    1.运用媒体,展示情境

    孩子爱新奇、好动,利用信息技术打出图画,或播放录相,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更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石榴》,播放秋天石榴园里,石榴挂满枝头的录相给学生看,让孩子感受石榴的丰硕和唯美。这对于走进课文,定会产生出乎预料的感悟效果。

    2.语言描绘,带入情境

    如在教学《东方之珠》前,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香港的繁华,然后再问:大家都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香港走一走,领略香港的繁华和与众不同,好吗?紧接着,信息技术出示香港的风光。这样一段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唤起学习热情,为了走进文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情境。

    3.设疑突破,引发探究

    《维生素C的故事》是一篇科普故事,我在上课时设疑起步:那些留在荒岛上生病的船员,回答了哥伦布怎么活下来的问题后,哥伦布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吗?果子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呢?信息技术出示:船员吃野果的场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课,去揭开这个秘密吧!

    4.借助音乐,渲染情境

    优美的音乐能带给人美好的情绪。借助音乐引导孩子走进文本,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有利于调动孩子的情感,烘托、渲染课文中的内容,创造美妙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感悟能力。如教學《丹顶鹤》一文,我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同学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二、巧用信息技术,入境悟道

    小语教材所选很多篇目特别适于学生读背。要朗读、背诵就要找到语感,形成语感,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军神》时,我用大屏幕打出刘伯承元帅生前几次受伤的照片,继而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介绍其英勇事迹,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鲜活的形象沁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油然而升起崇敬之情。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入课本,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传奇。这样就为朗读、理解、培养语感作了强有力的铺垫。

    三、巧用信息技术,促成体验

    使用信息技术能打破时空制约,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主动寻求、感受、体验美。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它的意境,体味作者既思念亲人,又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在教学中,我借用媒体,营造中秋之夜品瓜果、赏明月的欢乐氛围。再以特写:苏轼卧床望月,思绪不宁。前后两者对比,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进入朗读,体会亲情,领略意境,从而凸现语感,加深了对诗词的体验。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素养

    信息技术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集中思维。在小语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海洋动物》时,在课堂上我们与学生一起登录“百度”,师生通过浏览“海洋动物图片”,收集数据资料,并加以处理,就使教材给予学生的间接感受转化为学生的视觉感受,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从而轻松实现教学难点,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这是用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总之,引导孩子走进文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巧用信息技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