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计算机面向应用的分类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的探索
陈帮鹏
摘要:计算机课程在大学中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技能以及其他技术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各方面能力。分类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面向应用为前提,进行计算机分类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分类教学;计算思维
在大学设置计算机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促进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将分类教学应用到大学计算机教学中,通过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分类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技能。
1 大学计算机面向应用的分类教学策略
1.1 教材分类。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都是统一的基础教材和试验教材,而实质上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撰写针对性的文史类教材、理工类教材以及艺体类教材。另外,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上,同样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需求进行编写。
1.2 教学目标分类。学生所处专业不同,未来就业方向也不同,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能力也不同,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综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需求,保证基础教学和试验教学大纲都能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就像艺体类专业中专门学美术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目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力。
1.3 教学过程分类。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以及预先设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中对教学提问和操作练习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备课内容要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如果计算机课程的上课对象是多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学校应该尽量将专业相同或者相近的各个专业学生安排到一起上课。另外,教师要根据上课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对教学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把握,保证学生都能真正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如果上课学生是艺体类学生,教学难度可以稍微降低,如果是理工类学生,教学难度可以适当提升。
1.4 教学评价分类。如果采用分类教学,那么专业不同的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会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学期末进行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时,不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2 大学计算机面向应用的计算思维培养措施
2.1 面向所有学生
计算机课程在大学里的设置不但需要面向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也需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有大学生都能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归纳教学内容,分类和整合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而且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点时要与具体操作中运用过的思维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对计算思维的重视程度,有助于学生在各个专业实践中逐渐对计算思维进行运用。而且,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指导学生将计算思维与专业实践进行融合。
2.2 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完成计算理论学习后的一部分计算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问题处理能力。一方面,学生要在整个规范性实验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教师也可以将计算思维的相关内容加入到基础性实验中,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思维在实验操作中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计算理论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意识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将一些探索性实验加入到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不断提升。
2.3 完善教学资源
教师将教学资源平台进行不断的完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校园网站,在网站中展示各类精品课程,使得学生能够共享到各类信息资源,也可以进行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增加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3 结束语
计算思维教学的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教育工作者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能够体现出计算机学科的思想以及核心方法,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学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计算思维,真正实现计算机分类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计算思维,灵活分析和解决未来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