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探索
桑枭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状况
目前一些高校体育课俱乐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开展:首先从应用型进行开展:这方面的发展主要是各学校开设专修、专项课,以单调的专业技能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优点是专项技能得到巩固和提升,属于技术型的,专项能力较强。缺点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埋没了学生某一方面的体育特质,在综合能力方面的發展欠缺整体的整合。二是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理论型发展,这种形式过于注重理论,忽略了体育运动的实践,往往失去了体育真正的运动价值。
二、体育课程俱乐部发展对策
体育俱乐部,体现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自主性,实现了教育的整体陛。活动类课程的体育课,是重视让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和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对于大学这两类课程,要体现所传授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任和目标。专项课应使学生系统掌握专项体育知识、原理、技术和战术。为专项活动课及课外体育锻炼提供间接经验、理论和方法指导和技能基础,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学习项目、选择老师,自己确立目标、自己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采取新一入学即按个人兴趣、志向选择专项。打破原有由系别、班级甚至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技能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一)体育俱乐部双轨制发展的主要途径
1.体育俱乐部应采取灵活学分制,对学生的体育考评从重竞技体育、单纯地从生物学评价或掌握运动技能的评价转变为从生理、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与上课出勤、学习态度、体育能力的提高幅度、理论考试、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比赛成绩等挂钩。体育课程其主要是根据教育部设定《体育课程纲要》,学生达到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修满学校制定学时与学分,不限学期。体育课课采取学校实际特色与学生兴趣自主选择项目相结合的原则,项目的选择采取多项特色原则,学分可以平均分配在大学四年中累计学分制,选修体育课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分为几个大类,由学生选择每类中的任意一项修学。根据学生体质评价测定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运动项目,可以侧重考虑有氧结合体能类运动项目。
2.高校体育应按等级层次分开,体育课教学应采取教学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两种形式,教学俱乐部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限定必修允许弹性修学(即规定学分、学时,但不规定修学年限),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其宗旨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及特长,开设的课程采取灵活自主选择,属指导性内容。体育课程以外应建立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纳入学生学分管理,由学院学生工作部直接领导,学生社团与体育教学部共同运作,体现多层次的立体互动性。各单项俱乐部均可按水平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体育课基本内容以外,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为学校培养各个单项的校际最高水平,可代表各院、系参加各类竞技比赛。第二层是面向大部分学生,以健身、健美、娱乐为目的,培养学生课外多项体育活动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第三层是以体育困难生为对象,以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素质和对体育的兴趣为目的,各等级的俱乐部都应有教师指导和活动内容、计划等,应建立相应制度,定期的实践,比赛等。
3.现在各个各高校体育发展主要还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而随着时代特点和健身娱乐的运动项目,如网球、轮滑、体育舞蹈、定向运动、户外拓展运动等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课开设较低。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势在必行,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这样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和创新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开展的新型课程内容,如;对足、篮、排等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娱乐化、游戏化的改编,同时引进一些,原本就是社会娱乐项目的体育舞蹈、街舞、攀岩等项目。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要面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学校开设选修课应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及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通才”,面向全体学生,对喜爱体育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随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国家对高校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再结合辽沈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相比场馆设备、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结合我们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实际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使体育课教学得到良好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体育俱乐部体育探索找出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