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艺术家查国钧《白日梦》作品的艺术性
欧阳菲 邓开发
【摘 要】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艺术思潮最为活跃,涌现了一批抽象艺术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艺术家查国钧先生。他的绘画作品有着一种玄秘隐喻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结合了西方抽象油画与中国传统书法及水墨画。他的作品中不仅有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人文内涵,而且作品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感受到其绘画的张力和对内容的无限想象力。本文将具体研究查国钧先生的绘画创作作品,以其《白日梦》油画作品为案例,进行横向纵向深度剖析其绘画作品的艺术性,探知上海80年代的抽象艺术思潮。
【关键词】白日梦;绘画;抽象艺术
中图分类号:J223?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112-02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民国现代主义、六七十年代的“地下抽象”,上海的抽象艺术于1979-1985年终于结出硕果,重启了改革后的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在1980年前后,以上海为聚集点的三个代表群体,分别为上海戏剧学院、工艺美校、草草社。在中国上海这个有魔性的城市里,有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凭着一股对艺术的热爱悄悄地掀起了一种独具风格的东方主义的抽象艺术。在八十年代的极左回潮的“清楚精神污染”的压抑创作氛围下,1983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八三年阶段绘画实验展览”可以说是抽象艺术在阳光下展出的标志性展览,上海戏剧学院的这波抽象群体的展出就好像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对当时上海的艺术环境进行了一次冲击,这次展出后被称“复旦十人展”。此次展出可以说是一场思潮开始的星星明火,虽然被当时的上海美术协会官方点名批判,展览展出时间不到两天,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力声势浩大。在时隔数十年后,这场抽象艺术家举办的实验展览的影响力依然像未熄灭的火炉一样熊熊燃烧。作为上戏抽象艺术代表人之一的查国钧先生,一直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东方主义的抽象艺术,受到众多业内艺术家的好评。查国钧先生是中国最早开始探索抽象画的艺术家,也是在当时艺术相对固化情况下最早选择出国发展的一批艺术家之一。这就可以理解了他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具有中西文化特色融合的内涵,与当时同年代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相比就更具有多元性、丰富性。
二、绘画主题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宣言的多数是虚无缥缈的,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讲究仙气意境的含蕴,用以塑造表现出一种不可参透的神秘感觉。而西方的抽象绘画是运用各种抽象符号以及各种抽象元素去创作抽象作品,以希望通过抽象作品去表达其作品内在所隐藏的深意。这就与中国的绘画创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营造氛围抽丝剥茧后的内在含义才能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无论是中华传统的意境还是西方奇异的造型符号元素,抽象是最适合表现玄秘的东西。
而抽象绘画的出现不同于传统写实绘画,不拘泥于写实的拘谨束缚的奔放将线条、色彩和点线面在一张纸上尽情挥洒,它可以代表一种灵魂,可以说明一种玄乎的元气。在中国水墨画中的每一种颜色每一根线条,都或明或暗地隐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其中。而中国的书法又是最具代表性中国文化特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形象的代名词。从查国钧先生的绘画作品中可以发现,先生是用西方的抽象艺术尝试去表现东方神秘主义的一种精神观念,这是一种新的艺术的形式表现,是一种中西方文化融合交织下的艺术作品。
查国钧先生的绘画作品具有朦胧的美感,介于模糊与清晰之间的维度,从其色彩的运用到表现形式的选择,都可以体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包含在画作中。同时,他的绘画作品中表现的不仅是一种形式,最主要的是阐述一种思想在其中。作品《白日梦》,画面的第一感觉就是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画面的整体呈现混沌的状态。然而,宇宙起源于混沌,人类的精神也源起于混沌,混沌成为人类对体验的自我描写。画面的混沌是无形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查先生通过一幅油画作品讲述了一个漫长的故事,代替了文字语言的冰冷,这大概就是其作品被人喜爱的原因吧。
三、创作手法的分析
《白日梦》作品的画面中,第一感觉会有一种中国古代的水墨画的视觉错觉产生,实则是现代西方油画的表现手法;写实的画面框架和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画作表达的内容偏向古代传统的黄昏时分的情景,但画面中表现出的艺术形式均是当代抽象手法。该作品运用灰黑白中一点红的色彩基调,玩转色调的光影效果加以去表现一种离别的感受和一丝丝暗藏的不舍之情;虚实之间交织着内心复杂的心理变化,显示随意性与灵活性,又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东方民族文化特色。
《白日梦》(见上图)作品,画面中有一轮有光晕的红日、涓涓流水上有一架桥、桥的一头生长着一棵树,有两个人注视着前方的渐渐模糊的背影。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了东方的古色古香的中国水墨的视觉感受。色调的层次、光线、质感以及空间构成的诠释,真实生动地描繪了一幅夕阳西下目送友人的场景。虽然是油画创作表现,但是给人呈现了柔和的中国画写意。缓缓地流水从上而下,表达出桥的那一头是遥远的远方,这里采用的是东方创作手法;纤细小桥的线条又简洁有力,旁边的树生动形象隐喻坚韧,表现出桥的坚固和树的守望。
画面近处是驻足的两个人依依不舍地注视着前方渐行渐远的朋友,仿佛是在祝福踏上远行的朋友一路顺风;同时,心中充满担心和忧虑以及不舍,远方虽好,但注定是一场风雨兼程的路程。画面中心是一个飘零的身影,只有背影,没有背景,孤身一人前行,给人一种勇士般的坚决要迎难而上的情感传达。画面的内容构成分布主要集中于对角线的左半部分,画幅重心仿佛在左倾;但是有趣的是创作者将四周作了墨水晕开的暗角处理,尤其在右下角部分的墨水晕开的面积较大,已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平衡。这种隐约的对称工整的形式美表现的自然不易察觉,显得浑然生成,可见创作者对画面的整体效果的呈现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这幅《白日梦》可以隐约地感受到创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一种友人远去寻梦,既有祝福希望追梦人能够所愿,又有担忧征途艰辛。诗人汪国真曾说过“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方向就像前方看似消失的地平线,迷茫的我们不去想前方是否寒风冷雨,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留给世界的往往是一个坚强的背影。成年的世界,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自去消化去面对,查先生的这幅画作大概就想表达这种心情吧。同时,画面中有一轮太阳,寓意要对生活抱有希望,热爱生命,活在当下,认真务实地走好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活出生命的光彩,才能无愧于春秋,这大概就是创作者想向观赏者所传达的思想。
四、结语
早年出国交流的,让査国钧先生的绘画创作中有着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元素。作品中体现的东方主义的抽象艺术,用这种东方主义的抽象艺术叙事讲故事,以抽象表现主义的方法进行现代化的开拓,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质。在视觉艺术上,隐约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吸收了东方哲学的观念、道家思想、周易,也带有中国书法的手法痕迹、印章文化、西北早期敦煌壁画的肌理感的表现等等各种材料的尝试与探索。纵观查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其是从写实主义逐渐发展过渡到只专注于东方抽象艺术主义,这与查先生在生活中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生活的艰辛让查先生蜕变,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个人艺术风格。在查国钧先生的创作中,既有油画的厚度又有水彩的轻盈,既有水墨的浑沉又有水粉的鲜亮,灵活地将传统的晕染与晕色之美,化解为形态,形成混沌的浑色之美。
参考文献:
[1]高春明主编.上海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2]赵川.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
[3]高名潞.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4]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