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体会
盛飞
【摘要】探究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体会,该病包括了脾、胃、肝等多器官相关联影响而导致的胃痛表现。中医对胃脘痛施治的原则是,先针对胃脘痛的病因机制进行阐述表明,然后针对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分析了解,如果是寒邪内侵,则要进行驱寒止痛,如果是饮食而内伤,就要针对症状进行导滞消失治疗,对脾胃阳虚的患者,要进行温胃健脾,肝气影响到胃的患者,要疏肝理气和胃。胃脘痛的发病症状相对比较复杂,热寒想混,实虚交叉,在对患者用药时一定要谨慎,要避免对患者急于进行滋补。在胃脘痛治疗的过程中,要分清虚实,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2
胃脘痛即胃痛,是指自觉剑突下的上腹部位疼痛的症状,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1]。依据中医对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可分为肝胃气滞证、湿热互结证、胃阴亏损证、瘀血胃络证、脾胃虚寒证等[2]。急性胃脘痛的发病原因,多为饮食不当内侵引起的,比较容易治愈。而慢性的胃脘痛,发病时间通常都比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治愈起来相对比较难以根治。在脾胃表里中,胃以收纳为主,脾以运化为主,胃脾的收纳和运化,又离不开肝脏的疏泄,胃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和肝脏有紧密的关系,本文在探究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体会。
1 病 因
胃脘痛的发病原因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饮食不当、胃脾虚弱、过量食用肥腻食物,导致脾不建运,胃失和引起。另一方面发病原因也因忧郁生闷气,导致肝气失调,横逆而犯胃而引起胃脘痛。本文现对日常几种胃脘痛的病因和病理进行探讨分析,如下。
1.1 饮食不当
经常暴饮暴食,饮食不慎,会增加胃的受纳负担,不能及时进行消化,食物停泄在胃中不通,饥饱失常,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引起胃痛。
1.2 寒邪客胃
由于胃部受冷,寒气收引为主,导致胃部功能失调胀气,从而导致胃失和,引起胃痛。
1.3 胃阴亏损、脾胃气虚
热病、慢病或者经常饮食辛辣香燥等食物,极易伤阴耗损胃阴,又因为肝脏郁化为火而伤阴,使津亏阴虚不能对胃络进行滋养,引起胃痛。
1.4 肝气范胃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致肝气郁滞,肝脏在中医属性上属于刚脏,喜欢调达以疏泄为主,抑郁伤肝,可导致郁化为火进而伤阴,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不痛引起胃痛。
2 方 法
(1)在饮食方面如果不注意或者旧疾复发伤到脾胃,就容易导致脾胃不足中焦而虚寒,引起患者胃脘痛。对脾胃阳虚者来说,就比较适合中汤,用以健胃滋温。如果患者是因为湿邪而引起的胃痛,食欲不振,舌苔淡腻状,这类患者可以用香砂理中汤治疗。对于手脚发冷,舌苔略青,脉向沉紧的患者,因为脾肾阳虚,适合用附子理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黄芪建中汤用于治疗,因气虚而胃脘痛的患者。归建中汤用于治疗因血虚而引起胃脘痛的患者。如果患者因为受到寒气外侵而引起的胃脘痛,可适用于大建中汤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反胃呕吐酸水的患者,可以再加以因用乌贼骨,煅瓦楞子以抑胃制酸,具体药方为:黄芪18 g,党参15 g,木香6 g(后下),白芍15 g,干姜6 g,桂枝10 g,大枣5枚,白术12 g。寒胜痛甚时加大干姜、党参的量。黄芪建中汤每日一剂,水煎煮两次,分早晚两次口服使用,服用1个疗程即4周。
(2)针灸理疗:胃脘痛针灸常用穴位有内关、中院、足三里、太冲,起到解忧疏肝作用。患者也可以在胃部给予热敷烫贴治疗。
3 养生指导
对于急性患者在出院后,嘱咐患者注意饮食,不吃生冷食物,飽饥要有节制,同时胃部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外侵。对慢性患者来说,因其时间长反复发作,饮食方面就更重要,要养成好的饮食规律,良好的起居习惯,工作要劳逸适度,避免情绪起伏。饮食和中药宜温热服,少食生冷及甜粘食品。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氧锻炼,并指导患者注意陶冶情操,保持稳定情绪。
4 讨 论
胃脘痛的致病原因较多,其在脾胃肠疾病中属于发病率偏高,较为常见的疾病。对胃脘痛患者,要重视其生活调摄,饮食与精神方面也要多加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张,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因精神、工作环境等因素很容易影响到情绪,易造成气郁伤肝,势必克脾犯胃,使气机不畅,胃失和从而导致胃痛。因为过多食用冷饮等寒凉之品,伤及中阳引发胃痛也比较常见,也可能是因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情况引起。中医学认为,胃脘痛是由日常饮食失调等多方面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药可通过调节胃脏腑功能,使人体气血精津液恢复正常,因此用中药治疗胃脘痛有显著疗效。
采用食疗加以黄芪建中汤对患者进行治疗,黄芪建中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剂重在温养脾胃的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的胃痛[3],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无疑为一剂良方。食疗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增强机体营养作用,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方法,在食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可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加快患者的病情以及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二者合用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单纯的食疗。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相对较少,治疗过程中通过仔细分析患者胃脘痛的病因,紧紧抓住病机,按照病因合理遣方用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易 巍,鲁艳芳.鲁艳芳运用自拟加减泻心汤治疗小儿胃脘痛经验总结[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0):19-20.
[2] 张 云.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2):98-100.
[3] 高 兵,王 键,张佩文,等.新安王氏内科王仲奇与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3):2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