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孙艳红
【摘要】目的 分析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经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为到我院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186例病人,收入病人的治疗时间为2018年05月~2019年6月,采用隨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均分为对比与研究两组,每组病人为93例,分别采用汤剂与针灸治疗方式,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对比组症状积分、空腹痛积分、反酸积分和研究组相比较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值=0.0000。结论 在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可采取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治疗方式,此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过度觉醒;睡眠;原发性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与表现为泄泻、口苦、烧心、反酸反酸等症状。从中医治疗角度来讲,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以寒热错杂型为常见[1-2]。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治疗中,中医通常以汤剂为主,但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我科室选用了联合针灸治疗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为到我院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186例病人,收入病人的治疗时间为2018年05月~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均分为对比与研究两组,每组病人为93例。甲组病人中,男女病人分别为45与48例,病人的年龄在35~76岁之间,均值为(55.5±1.05)岁,乙组病人中,男女病人分别为49与44例,病人的年龄在32~79岁之间,均值为(55.3±1.5)岁,病人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方式,药方为:吴茱萸4 g、煅瓦楞子与乌贼骨、炒白术以及茯苓分别取14 g,炙甘草与黄连分别取5 g,陈皮、干姜、党参、炒白芍、醋柴胡、黄芩以及栀子、旋复花、法半夏分别取10 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
研究组:在对比组用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针灸治疗方式,主穴:阳陵泉、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孙、内关、中脘,采用捻转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以病人感觉到局部酸胀为最佳;配穴:选择三阴交、血海、膈俞、关元、气海、肝俞、、胆俞以及太冲穴位,常规深度进针,以平补平泻为主要手法,每隔1天施针1次,留针20分钟,15天我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中医症候群得分,从症状积分、空腹痛积分、反酸积分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7.0,用(x±s)、(%)描述实验各个指标,行t、x2检验,当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对比组症状积分、空腹痛积分、反酸积分和研究组相比较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值=0.0000,见表1。
3 讨 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中是常见疾病,是指胃内的容物在肠道的作用下反流到食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的症状,例如反流、烧心等。从中医角度来讲,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分型,寒热错杂型为常见,在治疗中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3]。在治疗中还应提升病人自身营卫,对防治GERD起到至关重要的内容。故而采用了,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治疗方式,药方中的干姜以及半夏能够起到散结除痞的功效,党参能够起到补脾生津的功效,黄连具备泻火、清肝的功效,但单独使用效果不甚理想。而针灸足三里、太冲以及内关与中脘穴,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以及机气的功效,对脏腑功能恢复可起到有利的效果。此外,主穴还具备和胃、止痛以及降逆的功效,所有穴位配合针灸可起到疏解肝胆经气以及消胀定痛、平肝胆之冲逆的功效。
本文提示:对比组症状积分、空腹痛积分、反酸积分和研究组相比较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值=0.0000,可见此治疗方式能够改善病人的中医积分。
综上所述:在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可采取半夏泻心汤与针灸联合治疗方式,此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礼国(Liew LayKok).半夏泻心汤加味方配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2] 秦治国.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8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4):117-118.
[3] 俞学勤.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