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刘秋丽
摘要:近年来农村志愿服务逐渐普及和发展。农村志愿服务者在扶助困难群体、发展农业生产、促进邻里互助、倡导文明风尚、关怀儿童教育、协调矛盾冲突、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成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引导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广大农村进一步形成浓厚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志愿服务;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其中志愿服务活动在农村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农民群众的专业技能,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目前农村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一)农村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者们坚持以服务农村为宗旨,经常组织志愿意者深入各村,开展慰问老党员、特困人员和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志愿者们还经常开展公益活动,并将具有农技、医疗、文艺等方面特长的志愿者骨干逐步充实到服务新农村志愿者队伍中去,使志愿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志愿者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人士参与到志愿队伍中来,服务内容也更加广泛,为推进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贡献。
(二) 建立村级志愿服务站
近年来,在很多行政村都建立起了志愿互助帮扶管理站点,负责发动本辖区内村民开展志愿互助帮扶。同时也加强了对村级志愿服务站的指导,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村级志愿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志愿者招募、选拔、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工作。各行政村由村两委组织,组建以村民小组组长为主体的村民互助志愿者队伍,使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跟市、县、乡镇志愿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使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活动之前有动员、活动之中有指导、活动之后有反馈。
(三) 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农村志愿服务在服务领域的开拓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扶贫开发、爱心助学、青少年维权、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多个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项目。此外,技术性领域的工作是知识、科技含量较高的志愿服务,这一领域的开拓是农村志愿组织未来工作的重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立以青年企业家、科技星火带头人、青年经济人为主的科技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送政策、法律、科技“三下乡”活动,指导农村广大农民和青年科学种植养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队还深入农村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园、乡镇企业宣传科普知识,发放科普宣传单;医疗服务队每年深入农村社区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体检;防火宣传队在防火期间深入各林场、社区、人员密集场所宣传防火知识,发放防火宣传单等。
(四) 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根据农村现实需要确定服务项目,组织相应的志愿者开展服务,促使志愿者与服务项目之间更为契合。不仅提高了志愿服务的频率,而且还扩大了志愿服务的规模和内容,使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为农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农村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 农民参与志愿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农民对于志愿活动的认识还是不够,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年轻人甚至是老年人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做一些其他工作,以期获得更多的生活收入,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做志愿服务。另外大部分农民对志愿服务了解程度并不高,对有关概念、价值、特征等知识缺乏认识和理解,志愿服务意识尚未真正融入农民生活,农民参与度低,志愿服务人员结构呈现单向发展趋势,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
(二)农村志愿服务社会化水平低
农村志愿服务依然局限于组织推动,受政府政策影响,具有一定的官方或半官方色彩。农村志愿服务深入发展固然需要加强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扶持,但过多地介入,单凭行政手段来组织志愿行为,难以保障志愿服务的实效,尤其是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各类志愿组织难以实现步调协调、资源共享。因此,农村志愿服务常会受到服务时间、服务规模、服务内容等方面的限制,比如农技方面的指导,上级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可能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当农民朋友遇到农作物、禽畜等发病的事情,往往会因得不到及时指导而错失防治时机。
(三) 部分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效
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尽管有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执行负责人,在肯定大多数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责任人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使得有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起到实际作用,在农民群众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觉得我们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些务虚的工作,面子工程。因此对于志愿服务新农村这项活动,必须更加注重实效,让农民群众在志愿服务中真正收到实惠,只有实实在在对农民群众有益的东西,才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推广、更容易产生效益。任何脱离农民群众流于形式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都要在今后的实施计划中删除,因为衡量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标准只有一个,农民群众接受不接受、欢迎不欢迎。
三、加强农村志愿服务的思考
(一)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供公共财政支撑
可探索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项目与农村志愿服务相结合、公益事业与农村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支持。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积极发掘政策潜力,加强宣传,倡导社会各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农村志愿服务事业,在慈善机构设立基金会,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金会的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同时还要建立基金财政投入逐年增长机制,逐年按比例加大基金投入,并建立基金规范使用与监督制度,在政策上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对农村志愿服务的投入。通过搭建社会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冠名赞助、充实农村志愿服务经费,打造农村志愿服务品牌。同时农村各社区也要与各单位建立良性互动的共建关系,通过不断创办农村社区服务项目和设施,吸引单位资源,拓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领域,不断深化农村志愿服务。
(二) 加强志愿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广大农村青年应当成为志愿服务新农村的主力军,村级志愿服务站要在志愿招募、选拔、培训等方面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争取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立起一支符合新农村建设特点,满足农民群众迫切需求的农村志愿服务队伍。比如在农村党、团员青年中率先进行一些知识技能培训,并逐步推广,将农村种养殖作为农村青年学习农业技能的大舞台,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为农村青年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实行农村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制。通过网络、朋友推荐、手机短信、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队伍。二是健全志愿服务网络,以市直部门和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为骨架,村(居、社区)为辅助,建立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三是建立定向志愿服务制度,市直部门和单位定点联系帮扶一个村,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初步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志愿服务新格局,促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 夯实基础拓展领域,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坚持以创新思维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工作,在激发参与积极性、增强志愿服务成效的同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为使农村志愿服务成为建设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召开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会,创作农村志愿服务相关戏剧、歌曲,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开办专题专栏,宣传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先进经验和事迹,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在进一步夯实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爱心助学,青少年维权,环境保护,巡防,青年就业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基础的同时,要继续拓展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领域,如将问题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列入志愿服务对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以“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主线,坚持文体形式多样化,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以村级文体活动中心为主要阵地,以农村青少年活动之家为辐射,以农村团组织为依托,经常性地开展农村群众性文体交流活动。
(四)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在农村,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工作领域,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进程。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也应成为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志愿服务,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参与志愿服务;努力实现从单向服务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从组织推动向自发行动的转变,从组织覆盖到全社会参与的转变。首先,在发挥青年志愿者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依托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立巾帼、科普、红十字、老龄、城建、教育、村居等志愿服务组织,形成全社会参与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局面。其次,加快推动志愿服务由城区向农村拓展。依托开展的各类干部驻村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以整治农村环境、帮扶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正村风促文明,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第三,培养网络爱心志愿者,引导他们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不定期在网络空间发布学雷锋倡议,吸引爱心网友广泛参与。近年来,网络爱心志愿者相继组织了“关爱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爱心让你我同行”公益演出,“关爱白血病儿童”,无偿献血。抢救病危产妇等影响力较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
当前,农村志愿服务已在各地农村扎根开花,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新农村默默奉献,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不断将志愿服务新农村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嘉兴共青团.桐乡市屠甸镇团委关于志愿服务新农 村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12-26.
[2]王力平.农村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SWOT分析[J].社 会工作,2010,(8).
[3]谭建光.中国农村志愿服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 究,2010,(3).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