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中馆:“六个一”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吕遥 侯绍胜
中馆镇位于都昌县东部,是九江市“东大门”。全镇26000余人口,土地面积5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434公顷、山林面积258.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4%,是都昌的重点林业乡镇之一。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六个一”模式探索出一条抓产业促脱贫的新路子。全镇形成了以油茶种植为主,白茶黄茶、蛋鸡养殖、果蔬种植、肉牛养殖、淡水龙虾等特色农产业齐头并进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一、瞄准一个特色主导产业
中馆如何脱贫致富,治穷该从哪里起步?2016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成立以后,就围绕这一重大课题开始了实践探索。如何选择一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适合当地发展又能为群众带来良好收益的产业是首先要做出的选择。为此,该镇成立9个调研组分赴各行政村、种养殖大户和先进地区进行调研交流,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党政班子会议认真研究,最终决定将高产油茶种植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和优先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中馆镇“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将油茶扩面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为何选择油茶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调研组给出了四个理由。一是自然条件优。中馆镇具有适合油茶生长发展的大面积酸性红壤,且多为丘陵地形,阳光照射足,气候温润,为油茶的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二是群众意愿足。油茶种植在上世纪70年代引入中馆后就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全镇九个行政村都零星分布有油茶种植面积,其中有大约3200亩的丰产油茶林,每到挂果采摘时期,经常可见大小山头涌现的采果人群,农户院内也满是铺晒的茶果飘香,油茶实实在在地被群众所接受,这为全面引导扩种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产业链条齐。早在2012年中馆镇就建成了一座油茶加工厂,2015年又成立了一个油茶哺苗基地,从育苗到种植,从鲜果到茶油,从包装到市场,都能在镇域内找到供应,有了一个基本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这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四是市场前景好。作为“东方橄榄油”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7%和1倍,营养成分接近人体需要比例,不会产生引起致癌的黄曲霉素,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茶枯经提取加工后,可用于餐饮业、工业、医药业、化妆品、保健品、加工催化剂等行业。因而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现实看,油茶市场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而且只要產品质量好销路基本不愁,其优越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市场证明。
主导产业选好了,接下来就是为全面引导扩种抓落实。该镇党委政府决定,以中馆前进油茶种植基地为龙头示范,在本镇着力打造“1+9+3”的油茶种植格局,即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在全镇形成一个3000亩盛产油茶产业基地和9个千亩新增油茶基地,另加三个300亩的油茶苗哺育基地。经过几年的实践,这些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中馆的油茶种植面积已由2016年的2800亩增至今年的8300多亩,面积翻了两番。
二、对接一支技术指导团队
产业发展没有一个长期的技术指导团队是行不通的,对此镇党委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从前几年的油茶种植实践来看,部分成熟油茶林虽然年年开花结果,但挂果率低,茶果小,不仅油产量低,茶油品质也难于保证,在市场上难于取得优势,经济效益难于显现。为了发挥主导产业的市场优势就必须在技术上领先。镇党委政府决定主动“攀亲”,为油茶产业发展对接一支技术指导团队。为此镇里多次派专人到省里拜访农科院专家教授,向他们寻求油茶种植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省农科院、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江西农大函授部等科研单位都对中馆镇发展油茶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技术支持,特别是省农科院和省电大还专门成立了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团队,多次派出专家指导组来中馆镇现场教学,并结合当地土壤品质,推荐了优质高产的“长林”系列油茶树种作为拳头产品。这种油茶树,生长快,挂果早,产量高,亩产鲜果达2300多斤,比传统常规品种高出好几倍。
但是这样的油茶苗单纯依靠引进就增加了种植成本,有了“洋专家”的指导还必须培育自己的“土专家”团队,必须建立自己的高产油茶苗哺育基地。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镇政府先后组织11名乡村创业带头人赴省农科院、省电大进行油茶哺苗和栽植技术培训。几年下来,创业能人都熟练掌握了全套育苗和栽培技术,能自己哺育出高产油茶苗,不仅降低了本土推广油茶种植的成本,也解决了油茶苗短缺的后顾之忧。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江西农大函授学院还将中馆昌盛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属的小河油茶基地作为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教学实践基地。基地先后相继接纳13、14、15、16、17、18共六级“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二十余批次,人数数以千计。
有了油茶产业成功对接技术团队的经验,其它特色农业产业也纷纷效仿。中馆通港蔬菜基地主动对接了省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团队,蛋鸡种植户从安徽引进了技术指导服务,果树种植户和浙江农科院取得了技术联系。有了技术支撑,许多产业户增强了产业信心,卯足了发展后劲,不仅收入大幅增加,发展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三、完善一套产业奖补机制
油茶种植前期投入大,需要长期管护。而且5年才挂果,收益见效慢。都昌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产业奖补政策,每亩油茶种植奖补2000元。中馆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油茶种植的特点,将产业奖补机制进一步完善。
当地在发展油茶种植时发现,有的农户第一年种植以后,没有进行有效管护,甚至由于自然灾害导致茶苗受到伤害时没有及时补种。拿到奖补资金后期断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不仅有套取产业资金之嫌,也没有发挥产业资金应有的引导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油茶种植达到投一片成一片的效果,镇里向县里建议将产业补助金分阶段发放,将原来定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0元改为第一年奖补1000元,第二年奖补500元,第三年奖补500元。资金发放要经过严格的有效种植面积核定,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种植户一次性拿到奖补资金后不再管护油茶的尴尬局面。到了第三年过后,油茶长势稳定了,基本上能够顺利挂果,资金引导种植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户也能真正发展一片自己的产业,增加了收益,降低了损失,更激发了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四、形成一片多元发展格局
在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的同时,该镇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喜人景象。该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经济。
南塘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原来这里基本上是出门泥泞路,收入靠务农。为了改变南塘村贫困面貌,该镇通过联系能人志士返乡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余康明原来在外务工,听说国家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以后,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欣然回家创业。他联系安徽一好友,和南塘村4位有意愿发展产业的乡村创业能人创办了宏兴生态种养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在,该合作社通过联合创办、技术共享、资金互助等形式,年养殖蛋鸡80000羽,产值达到400余万元。如今,在中馆蛋鸡养殖场已有13家,覆盖了全镇7个村委会,存栏蛋鸡达到了30多万羽,年产鸡蛋9000万个,产值超过5000万。港西村在挂点帮扶单位市民政局的帮扶下,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多、人均耕地多的优势,发展果蔬种植基地800余亩,发展油茶产业1200余亩。银宝、南塘等村引导本土创业人士发展肉牛养殖,中馆村发展药材种植500亩,大塘、南塘村还大力发展了桃树种植和绿化苗木基地。产业发展好了,群众收入也增加了,中馆2019年全镇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度净增长400元以上。
五、带动一批农村闲散劳力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镇始终不忘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初心使命。油茶种植基地、果蔬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等都需要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且这些产业工时要求不固定,可以随叫随做,劳动强度也不大,适合中老年人就业。这就为农村的留守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现有特色农产业基地60多个,可吸纳就业人员1900多人,全镇仅2019年新增本土产业基地新增就业岗位就有300多个。原来农村许多人闲散无事,天天打牌打麻将,现在只要勤快肯干,日工资均在100元以上。镇里结合实际,鼓励产业基地以小时计报酬,让闲散劳动力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贫困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务工增加自己的劳动收入,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优势互补。
曹春梅是中馆镇刘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丈夫李映晃常年卧病在床,以前她在家照顾丈夫,只能种植几分地蔬菜,只能够用于自家使用,家中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刘山村龙鹏专业合作社创办以后,她在家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之余,每天还能够到种植基地务工几小时,每年能增加收入5000元。
部分产业基地不仅吸收就业,还带动入股,引领致富。像小河昌盛油茶种植基地就先后带动该村360余户茶农参与油茶产业,吸纳42户贫困户在合作社投工投劳,每年人均就业增收2000元以上,为助推贫困户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支撑。
六、探索一条持续发展新路
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越来越显现出巨大能量并取得积极成效,农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市场防风险能力弱,如何确保产业发展好、可持续是一道难题。当地通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并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不仅在经济效益上保障了巩固提升,而且建立了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形成“每个贫困村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产业基地形成特色拳头产品”的良好局面。
为了保障发展可持续,该镇从“突出特色”“产销衔接”“利益联结”三方面开出“药方”。一是“突出特色”。中馆种植业最大的特色是油茶,为做大做强做优油茶产业,该镇大力完善保障油茶的产供销体系,建立健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行業链条。在油茶种植方面,又充分利用节地资源,采取套种芝麻、花生等短期经济作物的形式,做到长短结合,既不影响油茶生长,又能多元发展产业,增加农户收益。与此同时,在规划生态水产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生态养鸡、生态养猪、生态养牛、绿色水稻种植等8个特色产业时注重打响生态品牌,塑造无公害产品,让绿色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二是“产销衔接”。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通线上线下双向销售渠道,并通过与大型油茶加工企业合作,构建厂家原料保障基地。同时通过在市、县农副产品展销大会、扶贫信息网站、微信抖音销售等方面拓展销售渠道,实实在在地帮助合作社破解销售难题。三是“利益联结”。该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完善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快乡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围绕产业基地建设和资金技术奖补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引导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推动构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能人引领、社会参与”的产业合作模式,完善资金、土地、技术、管理、劳力等多要素共同参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业发展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作者简介:吕遥,都昌县中馆镇党委书记;侯绍胜,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