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

    沈宁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寻找“生活”与教学、挖掘“生活资源”、再现“生活原型”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生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78-002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融合了留学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现实。针对我国当时存在的教育弊病,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眼光的教育观点,并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中国教育现实和陶行知对教育社会功能和促进人的发展功能的认识基础上的。它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促进教育功能的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当今中国宏观和微观教育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其精华,以其教育理论为核心,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1.生活教育理论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来自生活,教育的发展在于生活的过程,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它实际上是生活教育三个运行模式的产物:教育目的、教育运行和教育运行。他说:“生活教育就是原来的生活,生活自立,生活必须教育。教育的基本意义是改变生活,改变生活变化,也就是说,生活始终包含着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人生的向导,也是人生的一部分[1]。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轨迹。这实际上是实用主义教育的另一种表现,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2.“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1生活就是教育

    所謂“生活就是教育”是指教育的源泉,生活决定了生活什么样,教育就是什么样。生活环境、生活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教育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重视,实际上不仅仅指学校的狭义教育,更指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2]。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教育的要素,同样的教育过程也伴随着生活的过程。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相比,我们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但仍然是“以学科为本位”。图书知识的最终属性是应用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但是,教材文章的机械解读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单调讲座,彻底破坏了语文学科设置的环境,违背了语文工具性学科生活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充分发挥渗透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语言运用”的实践知识。如:应用文体写作格式文本情感因素的训练和传递等。同时,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将随着未来初中、高中乃至学生各个发展阶段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拓展、语言素养的培养等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社会就是学校

    “社会就是学校”是教育理念的体现。陶行知强调要把儿童从学校的笼子里释放出来,把全社会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阵地。社会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单位都应该包含教育的知识,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校应该注意开放和包容,注意自由和实践。这是一种新的学校理念、教育理念。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学生需要通过社会洗礼,进而更好的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经验的积累和正确认识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教学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只局限于课堂理解主体的常识,就会禁锢学生扩大知识的范围和广度,不利于学生语言学科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的,小学语文学习是知识积累和识字的过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化逐步培养语言素养,向社会学习未列入书本的知识,并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与他人交流。现代汉语课堂缺乏对学生社会经验的体验和学生进入社会的过程。获取语言知识的途径大多是学校课堂和课本。知识的建构渠道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尝试将学生带入社会进行主体探究,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选择和操作途径之一[3]。

    3.“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3.1寻找“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点,注意观察和理解

    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捕捉现实背景,使学生在“记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汉语。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眼睛,在课堂上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连接点,使“生活”在一定的场景中,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辅助材料[4]。例如,在《维也纳音乐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还收集了几组关于维也纳城市建设的照片,按照课堂教学的步骤为学生提供欣赏,一步一步地让他们感受到维也纳几乎处处都有音乐的生活。孩子们看着乐谱组起来的城市,看到栩栩如生的乐谱,从痴迷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音乐城市的向往,感受到他们在维也纳的音乐魅力。这样,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拓宽了视野,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努力寻找“连接点”,学生在视觉感知的同时,可以调动一切感官进行观察,进行联想,使他们在文本学习中感受生活,理解语言知识。

    3.2体验人生的学习过程

    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以及教学方法僵化的局面,课堂应该对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开放。小学语文教师在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书《竹笋》的教学中,在竹笋上市的季节,就这样用学生亲身体验了人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首先,学生预习做了如下设计:1.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观察竹笋,并“一字一句”地写下自己看到的竹笋。2.收集竹笋信息。其次,在课堂上以“我的眼睛如雨后春笋”为主题模拟组织新闻发布会,教师首先展示一组不同生长阶段的竹笋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竹笋概述:然后在小组中介绍自己“一个字如雨后春笋”,充分了解如雨后春笋的样子、成长特点后,由每个小组推选“小专家”到班里宣传竹笋知识;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我们从引言中获得了什么有用的信息?”这不仅是对学生听力效果的测试,也是为学生口语交际创造条件,或者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内化情感,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日常生活包含取之不尽的语言教学资源。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注重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拓展视野,理解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真正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交流,这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更有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设置“三分钟演讲”“我当主持人”“小小辩论”等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并用语言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阶段,学校里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向学生的学习:校园的树木、花草树木、绿色草坪等风景,都是学生作文的好素材;在课堂和走廊中使用名人肖像、名人名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以“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为话题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广播、文学俱乐部、板报等是学生使用汉语的好场所;有激烈的体育比赛,精彩的表演,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深情的演讲朗诵……这些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合作,而且能让家长多表扬。

    3.4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會是一个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广阔世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当今社会一些比较时髦的广告词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啤酒最丰富,一步一步引鲜”,“用蓝天六会治病,让牙齿不发炎”,这种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则使用现象,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担任“查错”卫士,让学生去纠正生活中的错别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规范习惯,并且还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在进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文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当小导游的角色,然后回到家中把这里的美景向家人和朋友进行介绍。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善待自然、珍爱生活”等环保宣传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听、说、写的结合,使日常生活与课堂衔接[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把语言学习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生活有多宽广,语言就有多宽广。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生活与语言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并能克服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真正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蒋林玲.引生活之源 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作文教学研究,2016(2):89-89

    [2]许颉.引生活之源,促教学之长——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好家长,2017(37)

    [3]周丽君.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浅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7):228-228

    [4]陈春霞,刘博.实现语文回归生活——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00291-00291

    [5]蒋秀琴.以生活之媒,助教学之长——“生活即教育”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6(7):34-36

    [6]薛洁.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9):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