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方向的探析
刘红华
摘 要:本文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小学教育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分析了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应用;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81-002
中华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我国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文化脊梁。在已经开始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推行传统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一、何谓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为中華文明源源不断地提供创造力。民族文化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创造了文化。文化是国家竞争的软实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代表了社会思想,代表了民族精神,是社会、经济、政治的根基。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学习谈话中提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受到重视。实现中国梦、塑造中国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语文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华夏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学校,青少年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被过度形式化和弱化;家庭中,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很多家庭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毫不重视,反而会起阻碍作用;社会上,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一再降低做人的底线,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不屑一顾。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是国家的未来。为了保证我国可以持续发展文化强国,少年必须热爱传统文化,愿意传承传统文化。
(三)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长辈的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拒绝宽容他人,不喜欢帮助别人,不懂理解和换位思考。很多小学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集体荣誉感薄弱,拒绝和他人交流,容易和他人产生矛盾,甚至出现打架斗殴事件。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大量中华传统美德。语文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品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数量不足
目前,小学正在使用的传统文化教材质量不符合标准,数量严重不足。课堂时间安排难以让传统文化慢慢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因而阻碍了语文教育正常发挥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提高教材质量是必须且必要的。教材内容单一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忽略了利益、道德等其他内容,不利于我国全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学校开展的道德教育无法涵盖传统文化的所有方向。学校对文化的片面理解可能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背诵故事、背诵古文,是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常用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路径
(一)全面理解传统文化
当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教师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充分考虑诗词、艺术、思想、技艺等多种文化内容。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端正教育态度,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二)提供广泛学习机会
在学校里,学生需要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在课堂学习到课外眼神中教会学生包括礼仪、节日、风俗以及习惯等,并建议互相学习和评价机制。除此以外,社会需投入精力,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在课后可以观看传统文化影视、歌曲和相关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随处影响熏陶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鼓励教师主动学习传统文化,融合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三)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改善小学课程体系是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不能死板或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并增加课程评估,保证学生可以真正学会传统文化,但不能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传统文化可以成为考试内容。学校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育融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层面的直接体现。学校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比如,端午节为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教导学生爱国爱家。基于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是传统节日的源头,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了解传统节日相当于了解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只是假期,更包含了后人对前人的纪念和尊重。小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力量,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传统文化融合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特别值得学生学习,用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教育学生,是时代的要求。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学生当以传统文化精神去诠释自己的爱国方式,凝聚起无穷的正能量。在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背景下,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辨识能力和价值意识,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从点滴的做法影响孩子,从强化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着手,为学生的健康人格、责任担当以及国家的发展做出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杨雅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2]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郭琪.小学语文教材国学经典内容选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潘倩.小学低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5]王冰雨.两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要素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