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的文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
刘春玲
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校文秘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文中对建构主义下文秘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从而在提高文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文秘专业;职业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高校教学要遵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突出强调了高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校文秘专业怎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如何与时俱进值得深入探讨。
根据秘书人才的职业技能体系和培养特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的历史阶段,各有侧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验实训手段围绕着一个方面重点培养。其中实践技能的训练应该放在首要地位,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运用建构主义理念进行文秘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对现有文秘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侧重于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具体指导文秘学生进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建构主义下文秘专业教学特点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下文秘专业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突出教学重点
大量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中安排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内容,能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秘书日常事务工作的教学中突出学生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出接待礼仪工作程序的强化等。在教学中把某一重点技能的细节加以放大,便于学生观察、讨论和反复练习。
(二) 学生参与性强
建构主义下的学习观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中不采取大班训练为对象,采用分组方式,每组有8人左右,设组长1名,根据活动内容分配人员角色,在活动策划和实施中全由学生设计,教师多给与参考性意见,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方式和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极大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对相关文本资料、教学案例、图片音像等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的演示等,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情境演示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效果。秘书专业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需要。
(四)跟踪训练,评价合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学生的训练,对学生及时跟踪、引导,与学生加强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及时解决训练中的相关问题。建构主义教学下的评价更趋于科学、合理,由于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改变,学生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意识更为强烈,例如各种活动策划与展示多是由小组内学生共同参与,反复修正的,因此学生在自评和他评过程中的个人主观因素成分减少,评价也趋于科学合理。
二、建构主义下文秘专业教学实施步骤
建构主义教学的实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尤其在训练技能为目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用显著。要有效地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关键是抓住教学的全过程,包含理论学习、示范观摩、编写方案、角色扮演、反馈评价和修正方案(如下)所示。
理论学习 → 示范观摩 → 编写方案 → 角色扮演→反馈评议 →修正方案
这些环节联系密切,环环相扣,削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一)理论学习
重点使学生明确建构主义下秘书学教学的意义、目的及作用。在指定训练某项教学技能前,先讲解该技能的理论,包含其作用、类型、构成、原则以及该技能的运用等。
(二)提供示范观摩
在选择示范时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针对性要强;二是突出实践性。在观摩和示范时,教师要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边观察边提示,提示时要画龙点睛,但切忌频繁,以免影响学生观看和思考。
在观摩示范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和模仿,让学生谈观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对照示范组检查自己存在的差距,教师要主动参与讨论,重点给与指导。必要环节,如礼仪的规范性教学要选学生进行模仿。
(三)指导方案的设计
在进行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如接待过程中的日程、议程安排,各大商务活动的方案设计,商务签字仪式的准备,会场布置方案等,组织学生针对各技能进行钻研。指导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钻研各项教学技能的理论,联系教材,把理论用于实践。
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方案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的层次进行,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再见毕业季、向人民教师致礼、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勿忘“一二·九”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设计的主题。同时还需要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可结合秘书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开发“秘书全能竞赛”、“秘书专业高年级学生任职办公室主任助理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际秘书专业技能对抗赛”等带有单项或综合训练性质的课外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虽然不占用计划内学时数,但因为紧紧配合计划内相关课程,实现了与计划内课程的高效联动,把“小课堂”带入社会、学校“大课堂”。已有的教学实践表明,重视这类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十分重要,也很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四)角色扮演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文秘课程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角色扮演是这个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训练技能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模拟教学,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的优势。
(五)反馈评议
学生每个技能的完整呈现过程都要经历组内策划——小组修正——小组呈现的环节。在模拟后先由学生汇报自评情况,然后组织集体评议。评议时学生以技能理论为指导,分析优缺点,进行定性评价。最后由教师指导评议,教师评议中要客观、全面、准确,应以鼓励为主,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如何做可能会更好地预期,引导学生创造一种学术讨论的气氛。
(六)修正方案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环节,一次训练是不能达到效果的。教师应带领学生总结评议内容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方案,通过更换角色进行再次模拟,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技能,对于巩固知识点的吸收、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下秘书专业的教学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自我教育、利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等优势,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创造和谐教学的氛围和条件。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