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研究

    王佳莹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当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我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更丰富的要求和标准。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下,科学课程成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启蒙课程,此时,贴近生活、合理丰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如何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小学科学课程是现阶段教育的关键点。

    关键词:生活化氛围; 科学教育; 策略;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9-

    引言:小学科学课堂凭借着自身丰富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然而现在的科学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比如教材内容知识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不贴近生活等,这些易导致教师教学质量低下,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不够高涨。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加强学生对生活认知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

    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同时也能起到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效果。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其教学活动普遍在课堂内开展,生活化教学方式则更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突破了原有教学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1]。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策略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俗语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意味着事情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前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能够从本质上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此外,它还能够更好地将课堂内容以更加自然的形式引入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白天和黑夜》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同学们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呈现农民伯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美国和中国时差导致的黑夜白天颠倒。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进行提问:为什么24小时中会产生黑夜和白天?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黑夜和白天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章的《白天和黑夜》,一起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吧。这样的方式,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二)加强课堂内外联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科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元素都与科学有着密切关联,在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小学科学教学也在寻求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教学不应被局限于课堂上,而应向课堂外延伸,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促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不同植物种子,其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将课前备好的各种植物种子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以此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正确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选择自己观察的植物种子,并到室外取土进行种植,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留作教学作业,让学生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学生在对变化事物观察的同时,也能发现生活中的其他新变化,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利用统计图表、画图来记录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学会运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进而获得问题的答案。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生活化,联系课堂内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树立科学的实证思想,调动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

    科学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和树立科学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让同学们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和树立科学意识是教师教学非常重要的目标。通过丰富我们的教育方法,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促进科学教育生活化策略的实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让同学们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我们长大了》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一个女孩从小孩成长为妈妈,最后变成老奶奶的过程,视频播放完毕后,可以问同学们:有同学知道自己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有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分享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容貌?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回答。此外,在学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同学们会面对自己身体发育的事实,有些同学会表现出不好意思甚至会因为自己正常的发育而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不同。老师在进行这堂课的讲授时,可以告诉同学们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身体的变化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不要因为正常的发育而影响自己的心理。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掌握正確的知识、培养正确的心态,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发展。在结束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收尾,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深度结合,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将课本内容贴近生活,和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懂得用科学的道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用科学精神去探索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用生活中常发生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目的,让学生在科学教育中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精神。让我们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学生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雪.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李小龙.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