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科协特色优势 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
宗佳
[摘?要]科协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和凝聚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纽带。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三型”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职责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对高校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限、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协?“三型”科协组织?人才举荐?自身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596(2020)07-0049-05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和凝聚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30余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以下简称“北航科协”)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举荐优秀人才、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北航特色优势,推进北航科协“三型”组织建设,是进入新时期北航科协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协特色优势分析
(一)学科覆盖面广,科技工作者密集
高等院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重要使命,是創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教育基地。高校科协作为党联系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与科协其他基层组织相比,具有学科齐全、科技工作者密集、智力荟萃等优势。
(二)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普资源丰富
高等院校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教师作为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主体,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前沿进展非常熟悉,科普资源非常丰富。部分高校还依托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建有各类场馆,为开展科普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有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高校科协可以运用高校科普资源,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科学馆等场所,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三)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横向联系广泛
高校科协作为科协的基层组织,承担着挂靠高校的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等的协调、建设和服务工作;高校还成立各类学生社团,如大学生科协,老科技工作者科协;在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方面,高校科协也可以同校团委协同工作。高校科协横向联系广泛,地位超脱,在组织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部门活动中,具有其他团体无法相比的组织优势。
二、北航科协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发挥学科齐全、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推出北航科协大讲堂系列讲座。北航科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为主题,联合学生处、北航老教授协会等联合举办北航科协大讲堂,聚焦航空航天特色,推出系列讲座。北航科协大讲堂先后邀请了北航科协主席王浚院士作《航空器及其发展方向》、周自强教授作《北航的坚实基础和创新发展——胸怀航空航天报国壮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麟书教授作《建设航天强国与北航人的使命》、金灿荣教授作《当前国际形势、中国外交与中美关系》等报告,既充分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特色优势,又搭建了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的平台。
2.联合校团委等组织开展“冯如杯”“挑战杯”各项活动。由北航科协、北航团委等主办、每年一届的“冯如杯”竞赛,是北航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并独具北航特色、彰显北航气韵、践行素质教育、弘扬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北航科协在推进“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不断健全评审机制,与学校团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管理和运行规范,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条例》等,为推动“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成为北航学生活动中声誉最高、参与最广、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推进“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北航科协与学校团委积极配合,通过组织专家对“挑战杯”参赛作品进行精心指导,有效推进了北航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工作,为北航代表队获得佳绩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举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北航科协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北航科协通过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和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推荐工作,利用一切机会为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各类奖项和国际组织任职后备人员等各项工作的人选推荐上,积极发挥作用,认真组织评审和推荐工作,有效促进了北航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出了贡献。北航科协通过科协渠道,累计推荐3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各类国家科技奖项,已经成为推动校内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
(三)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诉求,服务决策咨询
北航科协作为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的高校站点,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工作,反映本校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心理和健康状况以及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诉求,并积极通过这一渠道为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相关科技政策提供信息。作为较早成立的群团组织,北航科协承担了有关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的具体工作,先后完成了中国科协与中国教育研究会“关于全国高校科协建制问题”的调研和“关于高校科协的发展调查”等工作;配合完成北京市科协组织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及相关问卷调查等工作,及时有效地反映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现状、建议和诉求。
(四)致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工作,弘扬科学家精神
北航科协积极参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工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2017年,完成姚骏恩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采集到姚骏恩学术成长相关实物包括传记类(16件)、手稿类(70件)、信件类(3件)、照片类(180件)、学术评价(7件)、证书证章(27件)、著作类(15件)、论文类(69件)、报道类(5件),其他实物(24件),完成口述录音访谈28次,高清摄像访谈10次,口述录音整理文字稿10万字,完成年表1.3万字,资料长编3.4万字;2018年,完成钟群鹏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采集到钟群鹏院士学术成长相关实物包括传记类(2件)、手稿类(3件)、照片类(431件)、证书证章(259件)、著作类(9件)、论文类(56件)、报道类(1件),其他实物(14件)。完成口述录音访谈4次,高清摄像访谈2次,口述录音整理文字稿4万字,完成年表1.3万字,资料长编1.7万字[1]。
三、北航科协推进“三型”科协组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职责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北航科协成立于1988年,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科协基层组织,业务上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在北航校内都是独立建制处级单位。2019年11月,北航科协挂靠科学技术研究院,设专职副秘书长1人。与很多高校科协一样,北航科协与中国科协没有直接联系,中国科协对北航科协也没有推动指导关系,这也导致北航科协与其他校内群团相比,在高校里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其次,由于动员对象、活动范围与团委、工会等其他群团以及科研院存在交叉重叠,北航科协的不可替代性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再次,科协工作没有硬性考核指标,一些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作为和谋求科协事业地位的意愿不够强烈。以上几点,充分反映高校科协的职责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对高校科技工作者吸引力有限,活力不强
与其他校内群团相比,北航科協虽然横向联系广泛,但工作人员少,独立组织大型活动的可能性不大。在举办一些活动时,很多时候都是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举办,且科协掌握利用的资源少,在开展活动时,难以调动高校科技工作者参与的积极性,活力不强。北航科协所组织开展的活动,参与主体也多是学校的青年教师,他们也希望通过参与科协的活动或者课题来提升自己。与此同时,待青年教师成长到一定程度后,科协对他的吸引力就少了一些。一些高校科技工作者主动参与科协工作和活动的意识比较弱,甚至不知道高校科协的存在,也不了解自己作为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高校科协资源有限,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手段不足、办法不多,在事关高校科技工作者切实利益的问题方面无法提供帮助,直接导致高校科技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认同度和支持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在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方面,服务面狭窄
很多高校科协利用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密集、科研成果集中的优势,广泛开展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力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北航科协能够接触的企业选择面较窄,所接触的企业主要都是大企业,比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这些企业主要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很难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一般的企业所需。在开展推动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方面,北航科协有着自身所限。
四、推进高校科协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
1.发挥学科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可以结合高校多学科和专业特色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和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推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
2.发挥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可以依托高校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荟萃的资源优势,发挥决策咨询作用,积极反映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真正成为高校科技工作者之家。
3.发挥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整合校内科技教育资源,搭建平台,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学生英才计划”等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扩展服务空间
1.畅通渠道,培养举荐优秀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高校科协要把服务大学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使命[2]。高校是科技工作者相对集中的地方,高校科协要积极推荐提名优秀高校科技工作者参评两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国家和省级科技奖项。通过科协渠道向国际科技组织举荐人才,选派专家学者参加国际科技交流和高端学术会议。
2.助力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科协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独特的组织网络资源优势、特殊的主体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3]。高校科协作为科协的基层组织,可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对接,促进科技资源整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3.推动高校学术诚信建设。高校学术诚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证。随着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蔓延,各高校也都制定了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学术失范举报制度、学术规范承诺制度、学术失范惩处制度等制度规范[4]。2011年以来,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高校科协应以此为抓手,一方面在校内组织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将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科技教育接轨。
(三)强化协同推动机制,加强高校科协自身建设
1.完善组织体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协独立建制。独立建制和编制是高校科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科协与科研管理部门合署办公,人、财、物不独立,缺乏凝聚力,也无法对工作业绩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应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协独立建制,配备独立的人、财、物,明确工作考核标准,积极发展会员,提升科协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定期开展培训,提升高校科协工作队伍履职能力。充分整合吸纳各方资源,采取专、兼、挂、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充实高校科协工作人员队伍。定期举办高校科协工作人员培训,使高校科协工作队伍了解科协工作,热爱科协事业,提升高校科协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
3.打造品牌,提升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活力。高校科协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品牌,提升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活力。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通过科协渠道举荐人才,成为推动校内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平台;南京理工大学科协积极搭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了“紫麓讲堂”“院长论坛”“星期三青年学者讲堂”“青年学者论坛”和“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品牌;南京工业大学科协参与成立大学生“创客梦工场”,成为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5]。
参考文献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2017年度、2018年度工作报告[R].2019.
[2]刘双丽.论高校科协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实现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5-108.
[3]李中赋.试论科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会,2006(9):55-57.
[4]夏婷.构建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今日科苑,2018(10):74-79.
[5]王春法.在全国高校科协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Z].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