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的思考

    王腾

    [摘要]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光辉代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当前,西柏坡精神研究在研究队伍、研究基础、研究程度、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新时代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史实出发得出结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时代变迁、回应时代课题,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研究;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8)04-0038-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23。西柏坡精神作为革命文化之一、中国精神的典范,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依然焕发着强大生机活力。新时代继续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就要弄清西柏坡精神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对于不足之处,要对症下药,使之更加完善。

    一、西柏坡精神研究的不足之处

    西柏坡精神这一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其认识不断深化,召开了二十余次学术会议,成立了石家庄市西柏坡精神研究会、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河北省西柏坡精神研究和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多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出版了十余部研究专著、学习读本,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在CNKI平台检索以“西柏坡精神”为篇名的文献所得结果),越来越多有关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不仅说明了研究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体现了西柏坡精神伟大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目前,学界对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还处于兴起阶段,虽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研究相比,数量还非常少。在现阶段,西柏坡精神的研究也存在不少问题,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研究队伍上,人员结构有较大的局限性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西柏坡精神的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其发源地河北省,虽然近些年其他地域的学者也广泛关注,但程度不深,持续性研究不够。诚然,河北省的学者在西柏坡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上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理应为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做出应有贡献,一些学者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研究领域的专家,是西柏坡精神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学术权威。河北省学者这种探索钻研、敢为人先、持之以恒的学术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但其构成相对集中的研究队伍,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对于西柏坡精神内涵的挖掘、时代价值的发挥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多重复性成果。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河北省的精神财富,更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产,应该在全国学术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因此,在学术研究中,应大力开拓研究队伍,吸收更多新鲜血液,以更加全面展开研究。

    (二)在研究基础上,对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

    人们开展学术研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弄清楚研究对象。研究西柏坡精神,首先要对其内涵进行界定。在这一点上,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使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权威表述。对于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进行了多方面的概括,提出了很多观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就这一点而言,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大多数学者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等同于西柏坡精神的内容,没有认清这一命题的实质,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归纳。开展西柏坡精神研究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界定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只有认识上达到统一,深入研究的力量才得以凝聚,学术的繁荣才会逐步实现。

    (三)在研究程度上,对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挖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西柏坡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属于认识范畴,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西柏坡精神自身特质和时代价值的研究,虽然绝大部分都涉及到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但叙述不深,没有从历史本来的面目中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挖掘不深便不能透彻理解西柏坡精神,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阐述其时代价值。西柏坡精神产生于党在西柏坡时期的斗争实践,发端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实践。研究好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西柏坡精神的产生,从根源层面深入理解西柏坡精神。

    (四)在研究内容上,对西柏坡精神时代意义的阐释有待加强

    在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上,学者们的主要关注点是“两个务必”。当然,这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应结合时代发展大力加以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其实,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执政地位的转变,面临国内外一系列的挑战,也进行了很多治国理政层面的理论创新。所以,我们应围绕治国理政问题挖掘西柏坡精神,总结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等内容。此外,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除了“两个务必”,还包括许多其它方面丰富的内容,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历代领导人都重视以党史、国史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一点上看,研究空间还是很大的。学者们应把一部分关注点聚焦在西柏坡精神的教育价值上,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五)在研究效果上,落地、落实不突出

    西柏坡精神發端于河北省,是河北省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成果惠及河北省的发展,造福河北省人民群众。目前,学者们就西柏坡精神与河北省当地发展这一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有些已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但总体上看,这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应继续加强研究,在落地、落实上下功夫。要深入寻找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找到它们的源头,从源头出发提出治理措施。尤其要利用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属性,提升河北省的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品牌,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此外,河北省应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新型旅游业,合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创新设计旅游文化产品,向更多的人传播西柏坡精神。河北省应充分珍惜、爱护西柏坡精神这一来之不易的精神成果,发挥“领头雁”作用,时刻走在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前列。

    二、西柏坡精神研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指导思想,把握内容实质

    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到现在的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指引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革命实践的展开是以理论为先导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革命成功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在西柏坡时期开展了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在实践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西柏坡精神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从哲学角度看待西柏坡精神,它处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在理解西柏坡精神时,我们首先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准确把握住它的灵魂和实质[3]。

    (二)堅持论从史出,还原历史背景

    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4]。因此,在分析西柏坡精神这一文化现象时,一定要重视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条件,这才是西柏坡精神产生的根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应大力搜集西柏坡时期的一手材料,如档案资料、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丰富的实物资料等,从原始资料入手展开研究。要从革命实践出发,重视对史实的研究,做好史料的搜集、整理与考订工作,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从历史角度阐释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背景。此外,西柏坡精神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全新的时代课题、伟大转折的历史时期,在对西柏坡时期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这一特点,抓住主要矛盾。

    (三)做好精神传承,发挥精神力量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的建立,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对以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曾谈到:“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5]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长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进行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就不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同革命阶段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就会缺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研究西柏坡精神,不能忽视在其之前产生的种种革命精神。要继续深入研究革命精神,探究其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阐释清楚以往革命精神对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贡献,以及西柏坡精神对它们的丰富和发展。只有做到一脉相承,才能更好与时俱进,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

    (四)立足时代变迁,回应时代课题

    西柏坡精神产生于革命实践并推动革命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研究西柏坡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其服务于社会建设,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要立足现代社会的时代变迁来研究西柏坡精神,用以回应时代所提出的课题,解答实践难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建设既面临很多机遇,又充满了严峻挑战。研究西柏坡精神,就不能不关注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不能不关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能不关注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面貌,不能不关注国计民生对学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两个务必”,这一点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于西柏坡精神对党的建设的价值,还需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研究。展望未来,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都离不开对西柏坡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今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应牢牢立足新时代,把握时代新变化,回应时代新要求,呈现出更多与时代变迁、人民生活变化息息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好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三、新时代要大力推进西柏坡精神研究

    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应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推进西柏坡精神研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善研究结构,加强机构建设

    要推进西柏坡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的研究,就需扩大当前以河北省学者为主体的研究队伍。这不仅有助于将西柏坡精神传播到更多地方,也可以使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因得到更多新鲜血液而充满活力,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河北省应大力加强西柏坡时期文件档案的公开工作,为学者们特别是非河北省的研究者提供便利的资料搜索条件。另一方面,研究者之间应积极利用学术会议、纪念活动等机会加强交流,互换认识,以取得更广泛的共识。非河北省的研究者参与到河北省举办的相关纪念活动中来,可以更真切地感悟西柏坡精神,从而在内心里多一分理论自觉和自信。此外,对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虽然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些学术团体,但这些研究机构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术团体之间应加强分工和合作,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研究力量,并不断吸收研究领域的骨干人才,汇聚众人智慧一起把西柏坡精神研究这一伟大事业做好。

    (二)深化研究内容,尽快取得共识

    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正在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种种社会变革,我們亟需做好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增进全国人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是我们永远不能丢掉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应该继续加强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发挥精神的引领作用。而对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提出一个大家普遍赞同的定义,是今后研究中的关键一环,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研究中应以事实为根据,最大限度地寻求共同点,保留分歧和争议,尽快取得共识,为深化研究奠定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西柏坡时期历史的研究,从革命实践出发,加大对西柏坡时期历史转折性的考察,阐释清楚西柏坡精神不同于以往革命精神的根本内涵和特征。

    (三)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引领实践

    当前,中国梦已成为凝聚力量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在实际研究中,应注意把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发挥思想的引领作用,为实践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在研究中要树立研究的大视角,不拘泥于一时一事,从党的发展的全局、国家建设的大局出发研究西柏坡精神。在关注历史时代的同时,还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去考察和评价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及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对民族和国家产生的影响力。此外,要高度重视西柏坡精神的道德教育力量,发挥西柏坡精神作为德育的资源优势,尤其要关注西柏坡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四)牢记“两个务必”,全面从严治党

    西柏坡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执政党建设方面。西柏坡时期处于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我们即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中国人民自己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党,转变为建设并巩固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我们的工作重心也将由农村转向城市。在重大的历史转折面前,全党同志是否能经受得住胜利的考验,继续完成人民托付的重任,把我们的政权建设好,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谋远虑,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告诫大家要牢记“两个务必”。只有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避免人亡政息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出台了很多措施以加强党的建设,所形成的经验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依然具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各项建设才能取得胜利,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都要加强党的领导。同时,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62。要在新时代把党建设好,就要注意研判当前党的建设的大环境、大格局,研判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西柏坡精神对党的建设的价值,也依然要把握好这一点。要从历史中总结其对党的建设的有益因素,加以借鉴,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汲取历史的力量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创新。目前,学者们已经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的学科背景对西柏坡精神加以解读,形成诸多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注意跨学科的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为我所用,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进行研究视角的创新。

    其次,还应注意加大横向比较力度。研究者可以借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研究方法,将西柏坡精神置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洪流中,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源头上加以考察,找出西柏坡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不同点,针对自身特色“量体裁衣”开展研究。井冈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精神;长征精神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延安精神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则突显了党即将在全国执掌政权时所面临的考验。西柏坡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既存在共性,又独具个性。只有把共性和个性阐释清楚,才能更深入地挖掘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第三,要创造条件推进西柏坡精神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发挥西柏坡精神资政育人的功效。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重点关注青少年和党政干部这两个群体,使西柏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干部的日常工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弘扬西柏坡精神。除了图书、文章等载体,宣传西柏坡精神可以还采用其他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实地参观考察、采访西柏坡时期历史的见证者及研究专家、观看相关影视剧、推出专题展览、重走“进京赶考”路等。另外,有学者提出要建设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西柏坡口述史料数据库等现代化研究方法也值得借鉴[6]。党史研究者和党员领导干部应走在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前列,各级宣传部门也应该在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开动脑筋、广开路子,让西柏坡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1。大力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新时代的中国已经驶入历史的快车道,西柏坡精神的光芒也将继续闪耀。做好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工作任重道远。“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还需再接再厉,推进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

    [3]李建强.西柏坡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4-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368.

    [6]王玉平,张同乐,张志永.西柏坡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热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01):140-145.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