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题研究引领的学校课程群建设
钟恒炳 苗露娜 陈世明
课程群指的是以完善学生特定的素养结构为目标,围绕同一研究主题或学科,由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整合优化、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课程集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中出现“碎片化”“大杂烩”等问题。课程群建设试图消除这些弊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突出教学特色和品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基于课题研究引领的学校拓展课程群建设,是通过科学的课题规划引领,在学校现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辐射相关联的课程,循序渐进地打造精品课程群的过程。
一、规划课题研究方向,开启课程群建设
从规划课题研究方向开始展开课程群建设,并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相结合,可以为课程群建设的有序开展理清思路,并为课程群建设前期的实情考察和理论研究做好准备。
1.因地制宜,明确方向
课程建设若不接地气,则很难达成育人目标。为此,学校课程群建设研究课题的确立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立于生本,即任何课程的建设都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完善学生的素养结构为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二是源于校情,即应源于学校现阶段的课程开发研究现状,涉及学校的课程资源、配套设施、教师资源等方面。
例如,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东一小学在校生中85%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较于城镇学生,他们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基于此,学校近年来开设的体育类课程及开展的各项体育类活动,使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进一步提升了身体素质。而且学校的体育教学配套设施完备,体育师资队伍专业素质较高;特色大课间活动多次被省内媒体报道,“太极功夫扇”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综合这些因素,学校将“体育与健康个性化拓展课程群的开发与实践”作为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方向,开展了课程群建设。
2.统筹安排,有序展开
课题研究方向的确立为课程群建设明确了方向,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始又对课程群建设的开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有序安排。学校课题研究自2017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了理论辩证、实施研讨、提炼推广的目标。第一阶段(2017年3—4月)为启动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查阅文献,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初步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程群基本框架。第二阶段(2017年5月—2018年1月)为实施研讨阶段。该阶段着重开展体育与健康个性化课程实践,创建精品课程,构建精品课程群。第三阶段(2018年2—9月)为提炼推广阶段。在该阶段,课题组成员全面整理资料,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品质,改进、完善精品课程群,并在市、区、镇级活动中推广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经验,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二、聚焦精品拓展课程,
为开展课程群建设作准备
根据课题研究规划以及课程群建设的前期实施,学校可以聚焦精品拓展课程的创建,优先发展对课程群建设具有关键支持作用的课程。精品拓展课程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1.课程资源整合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校内各种配套设施、教科书以外,还有师生以及师生各自的学习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庭资源、乡土资源、网络资源等。在课程实施之前,要根据课程预期目标对这些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分类;要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学校人文特色,融合乡土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开发教材。
以学校开发的“太极功夫扇”课程为例。早在2015年,学校就开始在大课间活动中推广太极功夫扇运动。这套课程教材已初具雏形,成为学校体育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立足太极功夫扇运动讲究人与自然充分相融的特点,将其与“生态校园”的文化创建融合,探索了体育文化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学校体育组教师发挥自身的体育专长,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培训课程,再结合网络平台的自学,在大课间活动中推广太极功夫扇初级套路,带动了全校师生学习太极功夫扇,使其成为校内普及性的传统文化运动。
2.组织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要立足课程纲要、教材,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分层分类有序展开;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凸显拓展课程的个性化。如“太极功夫扇”课程主要分三个层次实施:一是面向全校师生,在体育课、大课间学习功夫扇基础性动作;二是面向1至6年级中参加拓展课程的学生,在拓展课程提高班中学习太极功夫扇52式;三是面向1至6年级中学有所长的学生,在拓展课程精英班中学习太极功夫扇团体花样表演之队形变化、走位。将课程实施分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了学习内容的重复。
3.课程评价反馈
课程评价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课程功能展开,其最终目的是对课程进行分析、诊断并提供反馈意见,以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表1是“太极功夫扇”课程的评价量表。
量表采用百分制对各项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对十二项评价要点按A、B、C、D四项等级分别赋予1、0.8、0.6、0.4的权重,四项等级所给分值为基准分,在量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上下浮动0.5分。根据综合得分,把课程实施情况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100属于优质课程;总分75~89属于良好课程;总分60~74属于合格课程;总分60以下属于不合格课程。
三、整合完善,进行课程群建设
精品拓展课程的打造为课程群内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依据精品拓展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和经验,可以将其他课程逐步打造为精品课程,最后关联课程群。当然,课程群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整合性。
1.异中求同
课程群的基本特征是“关联”和“整合”,注重强化群内各课程的内在联系,优化对接。在进行课程群建设时,首先应深入分析不同课程的內容,找寻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一条联系课程的主线,即同一学科或同一主题;然后围绕主线,将一些相关的课程进行重组,整合重复的内容,补充脱节的内容,按一定的内在逻辑重新分类、组合,最终形成一个“集群”,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群结构和功能的优化。
2.同中求异
虽然课程群重在关联、整合,但是群中的每门课程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群内其他课程在育人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构建课程群时,既要关注课程的共性,还要凸显课程的个性,发掘其独特的育人资源,以加强群内课程的互补,逐步完善课程群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体育与健康个性化课程群建设,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为主线展开,将相关联的课程整合重组、分类细化,最终构建起一个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课程集群。
课程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关联学科群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学校课程群建设,在聚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步骤,强化了课程间的联系,发掘了课程的个性,最终实现了课程群整合优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
(责任编辑 ?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