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典故解读策略探究

    唐杉

    摘 ?要:为强化学科的育人价值,文章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选择典故作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主题,通过探究典故的解读策略,落实任务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典故;解读策略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典故教学

    典故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教师要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进行典故教学,挖掘其语用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典面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音节结构看,有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及以上等多种音节结构;从语法结构看,有并列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补充式等多种语法结构。通过对典面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典故的词汇结构和凝练方式,以建构典故语言体系。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典故教学是诗词语言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探究典故需要追根溯源,分析用典类型,品味用典修辞效果,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思维过程。同时,探究典故的过程也是与历史人文通过想象展开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想象力形成的过程。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典故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其修辞功能主要包括想象和隐喻。典故在能迅速唤起学生对历史场景和神话故事的想象的同时,还能达到借他人之语(事)言自己之志的目的,探讨典故本身是一个关系到文学典故审美、艺术表现、诗学蕴含等的复杂问题。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石。有的文人借典明志,有的借典抒情,有的借典怀古。通过典故的积累学习,可以让学生领悟中国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文人气节,在文化参与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二、用典统计

    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精选8篇诗词,其中,《短歌行》中有4处用典;《梦游天姥吟留别》有7处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5处用典;剩下的《归园田居(其一)》《琵琶行·并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各有1处用典。根据分类,19处用典中有事典7个,语典12个;历史典故8个,文学典故6个,神话典故5个。将该单元作为典故任务群学习载体,具有探究价值。

    三、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典故解读策略

    1. 结合典源,分析不同语境下典故的释义

    完整的典故语境由用典背景、典源语境和用典语境构成,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出发,分析不同语境下典故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典故内涵、发展思维、提升审美。

    (1)结合用典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人道寄奴曾住”“元嘉草草”两典既是事典,也是史典,写了刘裕、刘义隆父子两代北伐。同样是北伐,结果却大相径庭。结合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朝堂境况——金兵压境,韩侂胄欲北伐讨金,词人赞同中又担心草率行事会重蹈刘义隆的覆辙,希望朝廷能以史为鉴,然而自己的意见却无人听取。可见用典背后是对南宋朝廷昏庸的愤慨,是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无声呐喊。

    (2)结合用典语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同样既是事典又是史典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阐述了赵王想要再次任用廉颇,廉颇却为奸人所陷,不得重用的悲惨遭遇。结合文本语境:上有豪杰建业风光无限,历史却风云变幻,下有廉颇虽老尚有人问。韶华之年,正当建业,词人有心报国却无人问津。作者想要传达的可谓是不亚于廉颇的悲叹与控诉。

    (3)结合典源语境。

    《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既是语典,也是文学典故。本写女子思念心上人,在诗中被曹操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曹操只取典源前半句,可见文人写诗多有言在前而意在后,这时,对典故进行追根溯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比较典面,探索典面使用的多种情况

    典故不仅有一典一面,还存在一典多面的情况。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出发,探索典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建构典故的表达体系,加深对典故的解读。例如,仅“杜鹃啼血”这一个典故,可罗列到的就有“杜鹃”“杜宇”“望帝”“蜀魂”“蜀鸟”5种不同典面。又如,“阮籍哭穷途”典故,有名词性典面“穷途哭”“阮途”“穷途阮籍”和谓词性典面“哭穷途”“途穷哭”“哭途穷”。由此可见,典面的表達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尽可能多地囊括同一典故的多种典面,进而对典故进行解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典面和典义进行分析,建构典故表达体系,以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通过对典故语境的全面分析,深入鉴赏诗歌,以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通过直面历史人文,参与传统文化,以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军. 典故的诗学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罗积勇. 典故的典面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