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审计方法探微

    王香英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3- 128- 02

    摘 要 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制度依然在健全过程中,还需要努力发现更加高效与完善的量化手段,并将其充分的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工作中。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并对国内外5年内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相关理论审计,以及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分析,从宏观的理论内容入手来阐述微观,希望对同行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 风险导向 高新技术企业 审计方法

    随著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制度导向审计与账项基础导向审计,已经逐渐的脱离的时代的发展,无法适应全新的市场化经济,这就给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创建了基础。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其一,以风险评估、风险防范为基础的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二,通过测试,从宏观层面识别会计报表的错报,以现代风险为指南的审计阶段。

    一、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理论发展历程

    审计模式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过程,首先,对凭证与财务报表进行详尽的审计,加强对账表账项的核实审计;其次,依据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测试的制度审计;最后,依据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制定审计措施,加强对分析程序的使用,控制审计风险的导向审计[1]。

    二、审计风险模型的有关研究

    为了使审计效率与质量得到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要对经验进行归纳性总结,并提出相关经营风险的计量程序,以及审计证据的三方印证理论等有效观点。在实际的业务操作环节中,风险评估活动极容易被表面化,无法提高对报表认定层次影响的重视程度,进而造成不连贯的审计过程,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测试程序,更无法降低企业的内在风险。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充分发挥模糊数学相结合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将风险因素拆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包括方案层、准则层,以及目标层,在根据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加强对风险的量化评价工作。

    重大错报风险概念的横空出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少数事务所依然不能全面执行准则的规定内容,依然采取控制风险与固有风险来进行风险类型的识别与认定工作。随著风险评估手段的不断进步,统计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也逐渐被应用到了风险量化评价领域,使评估的科学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例如,模糊综合评价法要比风险因素分析法、分析性审核法,在分析风险因素方面更具精准性与公平性。依托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型的建立工作,并加强对风险因素的有效区分,对因素的权重进行科学的判断,对重要性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进而实现审计风险模糊性的有效解决。

    根据文献报道显示,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合法性、广泛性、客观性、独立性,以及建设性等诸多特点。而风险评估方式具体包括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内容,在定性评估方式中,主要包括德尔菲分析法、分析性复核法,以及内部控制评价法等。而在定量分析法中,主要包括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分析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等。通过目标加强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充分发挥标准差的作用,让风险评估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因此,以概率论为基础,重新评估风险因素的权重,再以审计经验为依据加以修正,让评价的结果更具标准性[2]。

    三、高新技术审计的有关研究工作

    高新企业的发展有助于经济的转型,对整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尤其是政府方面的支持,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研发出更多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服务与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利益的趋势下,经常性的发生高新认定的虚假情况。文献显示,在研究收入专项审计活动中,发现一些企业将传统项目进行改良后将其归入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有些企业还会进行捆绑式销售行为,而在高新收入核算活动中,没有将非高新产品的销售额进行剔除。因此,给高新技术领域的认定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不仅企业的收入账目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设定明细账,在项目研发费用的核实方面,也有着较大的操纵空间。

    在一项高新企业税收的调查结果中显示,73%的企业不符合高新企业的要求,不仅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也不符合具体要求,结果导致企业的申请失败。针对高新企业的审计方面,一定要加强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在审计活动中,要对行业信息,以及宏观政策的侧重点进行有效关注,对产品进行综合的判断,明确高新产品的要求与规定。同时,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整理与归纳,检查企业研发项目的相关设备、仪器的折旧,是不是归结到研发费用中。充分了解项目研发人员的综合信息,具体包括分布信息、工资归集情况,以及是否剔除了外部单位的委托开发费用。对资格性文件、记录,以及批复进行合理的获取,保证审核研发项目步骤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此外,还要有效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对知识产权的核心程度进行专业核定,能有效规范诸多的风险[3]。

    在企业项目研发核算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研发费用的管理成为了最为常见的问题。因此,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健全的制度下加强研发部与财务部的联合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每个环节的严格管控,积极发现预算与实际过程之间的差距,并对加钱对问题的积极处理,进而实现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调整。

    四、结语

    綜上所述,针对风险审计而言,理论知识要远多于实践研究,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审计内容,依然需要加强研究与实践,并将研究重点放在风险模型的量化选择方面。在传统审计策略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效率,加强对企业自身制度方面的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祚平,孙靓.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28-30.

    [2]白莹.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探究[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7):6-6.

    [3]芦丽丽,陈全奎,孟祥革.风险导向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案例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