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李翠翠
摘 要 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就业创业领域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了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为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提供了企业基础。由于金融环境、社会评价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融资难和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想要全面具体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应该从政府政策、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自身三方面一起着手,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增加与之对应的金融产品、完善企业金融管理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整套的支持保障机制。
关键词 融资难 融资贵 民营企业
一、前言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最大难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完整、不规范,一般达不到一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要求。在财务的管理上,中小型民营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参差不齐,会导致企业之间发生互拖欠款项的事情,增加企业坏账风险,大量资金积压,不能转变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流动资金。长时间收不回货款,致使企业出现产值高但是资金回笼率低的现象。因此,一些民营企业就会因资金周转问题运营不畅甚至破产。在当今经济体制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了多元化融资类型。除了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企业间借贷等传统借贷外,国家政府机构、税收机关对民营企业给予的适当补贴、减征和免征税款也是民营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应采取多方式、多渠道,为企业运营筹集所需的资金。
二、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内源融资占主体,外源融资较少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民营企业受企业规模、产品竞争力等的影响,一般以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内源融资指企业持续地将自己的资本(主要包括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原始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其局限性在于,内源融资得到的资金规模较小,且稳定性、持续性不足,只能满足民营企业的短期或者应急需求,无法解决民营企业长期的金融支持问题。外源融资指企业通过外部的一些经济主体拿到投资给自己用的过程,民营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和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两种。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对企业财务规范化的要求,加上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抵押物的价值不能达到融资所需抵押价值,导致其一般不能依靠抵押来获得短期、长期银行贷款。因此,外源融资渠道不通畅和单一性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
(二)融资方式少,利率高,以短期为主
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民营企业多层次融资市场还未形成,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外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银行贷款融资的利率一般偏高而且规模比较小,这是由中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没有增信渠道决定的。尽管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上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还设计了相关考核机制,但是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依然有限。民营企业缺乏增信手段,抗风险能力差,金融机构中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少,减少了融资方式。并且这些产品里面主要是短期和中短期产品,缺乏长期产品。
(三)贷款成本高,风险大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贷款的成本高、风险大,这也是造成融资难的一个突出问题。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有资产抵押贷款、第三方担保贷款、专利和无形资产等质押贷款以及信用贷款4种。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减少贷款的风险,银行还会将上述几种方式组合提供贷款。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合格抵押物、质押物、担保主体等,无法取得银行贷款。同时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都处在大型企业的产业链上游或者下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较低,不具备金融机构所需的融资担保资格。如果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需要承担反担保及其较高费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如果取得贷款以后因为贷款周期过长而还不上,就会发生借新还旧的情况,阻碍企业发展。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制度
从政府层面通过政策颁布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为民营企业外源融资构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政府要在银行、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建立全覆盖的集中统一征信管理系统,实现多方面的实时高效信息共享,提高融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融资过程不顺利和银行摸底成本过高的问题。大力支持再担保机构发展,增加民营企业增信方式。从政策入手加强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以政府信用为主体,设立融资担保基金,重新建立全国性的融资担保架构体系,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进多种抵质押种类的建设,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抵质押评估体系与流转交易机制。其次,支持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通过业务创新等方式开展民营企业融资业务,减少考核压力;支持金融机构增加专门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积极推动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二)金融机构:构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银行管理体系
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大、成本高以及金融产品多为中短期、缺乏长期产品的融资难问题,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首先,金融机构要加强民营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建立省级、市级、县级三级民营企业客户名单,为不同级别的客户配备不同的信贷资源,确保每一个民营企业都有可选择的金融产品来实现融资。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信贷增长计划,完成各项监管考核目标任务。对于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新经济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且信用记录良好、市场竞争力强、属于国家重点培育、省级政府大力支持等。其次,加强金融机构内部制度管理,优化贷款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缩短民营企业融资周期,加快资金流转。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全面压降民营企业融资费用,多方面改善,全力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再次,扩大抵质押物范围,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的合作,推动完善政府增信机制,尽可能解决民营企业在融资中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最后,金融机构全行业一起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和客户准入底线,有效防范企业多元性混合经营忽略主业、不顾资金缺口过度扩张、高杠杆经营或民间借贷等风险。
(三)民营企业: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明确等问题,民营企业要从内部入手,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同步进行,努力克服自身经营的局限性。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规范自身财务管理信息,遵守行业准则,建立一整套合理合法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开财务信息,减少银行调查企业财务状况的复杂性,防范不必要的信用风险,增加企业的公信力,打造企业品牌文化,为增加融资渠道和来源创造良好的信用条件。其次,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民营企业要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合理地规范企业内部资金运营、管理。在融资时,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控制融资额,严禁盲目扩大、过度融资,避免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同时,民营企业要加强对所属市场及行业的调研分析,了解国家针对所属行业的相关政策,对我国逐步淘汰的一些高能耗及高污染的产业要建立起退出机制。重点围绕民营企业核心主业,处理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专注经营,科学决策,强调主业发展,减少副业的涉及与资金注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后,坚持诚信发展,建立诚信为先的企业文化,发挥品牌效应。企业在社会中要努力提高诚信度,在经营中贯彻诚信经营准则,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同时向经营状況好的企业主动学习,从管理层开始改变,勇于承担企业债务,按时发放员工工资,公平合法友好处理投诉纠纷,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
四、结语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三方面着手,构建一整套支持保障机制,保障民营企业有多种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和利率,减少融资风险,促进民营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鸿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金正,周睿.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商论,2020(19):65-66.
[2] 张艾莉,毕思琦.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2020(27):68-69.
[3] 于义斌.浅议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商业,2020(2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