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声乐专业的数字化教学拓展的思考
王荣
【摘 要】随着声乐比赛、合唱比赛的蓬勃发展与深入,民众对声乐专业的学习与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综合院校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除了在基础阶段强调了演唱技法外,在提升期并没有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有严格的曲目类别划分,更没有可参考的标准可类比。
【关键词】声乐专业;教学方式;数字化;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179-01
传统的声乐专业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者掌握某种演唱方法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措施。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当代不少歌唱家一改之前纯粹的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变成“美通”“民通”来演绎新兴的声乐作品,形成了声乐界的潮流,加上“中国唱法”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推行,给中国声乐界带来了新的音乐体验和声音的审美定位。这些唱法为新的时代作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更易于在民众中间推广。从声乐的推广面来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各种合唱团体蓬勃发展,专业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甚至是通俗唱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的艺术团体了,而是去神秘化,更加贴合老百姓的生活。声乐教学如何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的力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一、首先教师要明确声乐的审美导向
(一)教学态度。教师对声乐演唱艺术的辨识能力决定了能否带给学员们真正音乐上的认知和享受。很多声乐初学者在对自己的综合条件认知不足的情况下,经常对声乐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要知道,声乐学习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如何达到学员内心的预期,需要怎样来制定标准?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强化声乐技巧的“系统性”?如何做到技巧训练和社会需要相结合?要解答以上问题,不仅需要声乐教师有深厚的学识,更需要有灵活的教学手段,既要给学生建立正规系统的演唱体系,又要结合社会需要布置一些时代作品,使学生在结业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几首作品,而是对声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声乐演唱技巧方法的熟练运用。
(二)教学方法。声乐学习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的学科学习,不同的学生,由于性别、认知水平、文化程度、音乐素养、先天条件的不同,从而影响到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甚至是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不同。不同的声部,在训练的初期都是以气息和发声技巧为主,这个阶段演唱的作品具备短小、简洁、抒情性强的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演唱者能够稳定喉头、锻炼气息、强化共鸣点的感受,为后面提高阶段的演唱打下基础。基础阶段过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音色来进行声部划分,这个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比如男(女)高音,会进行强化高音区的训练;男(女)中音会强化优势音区的训练,目的都是为了将该声部的优势音色训练出来。
二、数字化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拓展
(一)录音工具的运用与拓展。在当下的今天,录音工具已经相当具有普及性了,学习者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是一部非常实用的录音工具。手机既可以录音又可以录像,建议学习者在上课的时候充分使用这一工具。它既可以把老师示范的声音录下来,又可以录下自己演唱时的各种有问题的声音,更可以把课堂上如何获得正确声音的过程记录下来。声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声乐教学是声乐老师把声乐演唱技巧教给学生的过程,但演唱技巧使用得是否熟练,是需要依靠学生在课后反复琢磨、反复习得的。课堂录音对于演唱技巧的掌握,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
(二)音频、视频资料的运用与拓展。关于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资料,目前几乎在各个视频、音频网站都可以随手获得。只需要学习者输入作品的名称,就可以搜索出大量的、不同版本的音频或者视频。老师的引导和干预在这个环节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初学者,由于声部还没有确定,如果按自己的喜好去模仿别人的声音,可能会对自己的声带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高级阶段的声乐学习者,老师需要引导其懂得去欣赏不同歌唱家传达出来的声音的艺术,这样才会对除了自己声部以外的声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
(三)信息工具的运用与拓展。得益于手机的推广和信息的发达,目前的即时聊天工具可以随时传导语音信息。这种信息交流工具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声乐课堂,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学员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以求解答,这种方式可以作为声乐课堂主课的有效补充。
(四)电子设备工具的运用。在传统的声乐教学场景里,教师、学生、钢琴,构成了教学主体、教学对象和教学工具。那么我们能不能试想,将电子设备,比如电脑、音响播放器、投影设备等引进到课堂中去呢?在大数據的今天,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都在尝试或者已经在借助数据的力量让专业学习更加量化、具体,对声乐学习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方向。
综上所述,时代带来了发展,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讯息和工具,作为时代的一份子,要更加懂得变通和运用,才能将自己的理想实现,才能协助学生在声乐的艺术海洋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