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独立董事辞职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综述

    韩颖

    2015年11月初,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遵照执行中组部“18号文”等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高等院校副处级以上的领导不得担任上市公司独董。随后,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多家公司的高校独立董事辞职。在这其中,有些是按规定必须辞职的高校副处级以上的领导,还有一些是计划升职的普通教师,为了对今后的升职不产生影响而提前辞职。

    如此大规模的高校独董辞职,有人认为降低了公司在财务上的专业性,也有人认为它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一步,高校副处级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为公司谋求不法利益的案例比比皆是,高校独董辞职有效地控制了这一点。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来理清两方优劣,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一、独立董事定义

    在我国,中国证监会给出独立董事的定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这要求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保持对公司形式上及实质上的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

    独立董事对全体股东和上市公司负有勤勉义务和诚信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本着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

    二、有高校背景的学术型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高校的独立董事,尤其是商学院的独立董事,不仅财务专业知识雄厚,而且在财务领域具有广泛的校友资源。因此,许多公司都会聘请高校商学院老师作为独立董事,为其提供专业指导。但高校独立董事是否能在公司中发挥作用,是否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帮助公司提高业绩,多年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一)积极影响

    1.良好的声誉

    王跃堂(2006)认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业绩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代理理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现状更具有解释力。进一步发现,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来源其社会声誉的作用,而与专业水平、政治地位等没有明显的关系。

    2.专业的建议

    White J. T.(2014)从市场反应上来研究了学术型独立董事任命的有效性。在他们的研究中,中小型企业更倾向聘用学术型独立董事来扩大他们董事会的规模,同时获得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化支持,这一点在科学、医药等领域尤为明显。他们认为,公司聘用学术型独立董事的理由主要是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有独立的监督和建议、独立董事自身的声望和关系网带来的人脉资源等。当商学院的学术型董事被聘任为独立董事(即未来可能带来公司更大收益)时,市场有明显的正向反应;但非商学院的学术型董事被聘任为独立董事(即未来可能的成本更大)时,市场有明显的负向反应。

    (二)消极影响

    1.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轨,不利于公司业绩

    魏刚(2007)等对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独立董事的学位进行评分和取均值来衡量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经营状况没有明显的正向影响。魏刚认为,具有高校背景的独立董事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对公司的业绩没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向锐(2014)发现有高级职称的财务独立董事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为负的影响,教授型财务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

    2.无暇参与公司管理,作用无法发挥

    Francis(2015)在他们的研究中既肯定了无行政职务的学术型独立董事在专业角度对公司业绩的促进作用,同时发现具有行政职务的学术型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提高并无明显作用。Francis认为,有行政职务的学术型独立董事的对公司业绩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在于他们由于平时繁忙的行政事务,无暇出席董事会而导致。

    3.背景特征实际上与公司事务无明显联系

    邱兆祥(2012)发现来自学术界的独立董事,实际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对后者有价值的、并且在数量上有意义的资源,因而也不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他认为,在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中,只有那些与企业经营管理联系较为紧密的特征,才会对任期内公司经营绩效 的改善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具有这些特征的独立董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另一方面,管理层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所反映的信息,更好地识别独立董事可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领域,并通过在这些领域尊重和采纳后者提出的意见,使得上述作用得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而学术背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数据上呈现对业绩无价值。

    三、独立董事辞职对公司的影响

    Agrawal发现,出现董事辞职时,冲突通常是管理层和董事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他们还发现,在CEO相对于董事会成员更强大的公司、獨立封锁率较低的公司或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之间的权力结构未明确建立的企业中,更可能发生纠纷。在经历争议的公司中,拥有较短期限的董事和更强大或独立的董事更有可能卷入争议。公司在这些争议的启示之下,经历了巨大而显着的股价下跌。在横截面回归中,较大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相对于董事更强大的公司以及CEO和董事的董事会任期较短的公司,股票价格反应更糟。

    唐雪松(2012)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在年龄上,辞职独立董事年龄越大,证券市场的消极反应程度越轻微,企业价值下降幅度越小。这说明年龄较大的独立董事在身体和精力方面难以保证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所以外部投资者认为年龄较大的独立董事辞职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

    他还发现,在学历上,当学历高的独立董事辞职时,市场做出了更加负面的反应。表明了学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董事能力,高学历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提升企业价值。在独立董事专业背景中,会计类背景变量 Accounting 或法律类背景变量 Law 与独立董事 辞职时市场反应程度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具有非会计类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辞职 时市场具有显著为正的反应。

    在高校背景上,学者型独立董事辞职时,市场会表现出较为轻微的负面反应,原因可能在于证券市场认为学者型独立董事虽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企业的实际经营经验。而且,很多学者型独立董事往往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再加上本职工作的强度较大,过于繁忙可能有损于其作用的发挥。政府官员型独立董事辞职时,证券市场给予显著为负的反应,说明具有政府官员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而言具有较大价值,当他们辞职以后,企业便会失去其为企业提供的政府资源。

    四、结语

    不少公司出于专业和人脉上的考虑,选择高校有行政职务的老师作为独立董事,一方面提高决策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他们手上丰富的校友资源、人脉关系等扩展业务。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这样的情况非常常见。然而,这些有行政职务的高校教师可能因为繁忙的工作,难以充分参与公司治理中。这对于公司业务和经营效率没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他们的人脉关系网而构造的业务关系存在着贪污行贿、不正当竞争等情况,干扰市场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不利于长期经济效率。因此,在国家要求高校副处级以上教师不得担任独立董事的文件下发后,广大符合或即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纷纷辞职,这对公司经营状况究竟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是后续研究的重点。(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