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张玲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开始实施的今天,如何正确理解数学作业的设置目的,探究作业设置的优化方案,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引发他们深层次思考和经历数学化的进程,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其数学的学习质量,是每一位老师必须直面的挑战!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促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19-002
初中数学作业在分类上划分的角度很多,使作业的分类非常丰富。按完成作业的空间分,有课内作业、课外作业;按作业的操作方式分,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按作业的反馈时间分,有即时、短期和中长期作业;按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分,有准备性、导入性、尝试性、巩固性作业;按不同学习阶段分,有预习性、练习性、测验性和应用性作业,还有开放性和封闭性、重复性和创造性作业等等。
数学作业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大都把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数学作业的设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但是,作业对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情感的影响很少谈及。新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数学作业应当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进而形成理性思考的习惯。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作业的价值与功能,以及数学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讲评,使数学作业成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阵地。
一、设置好课内作业
教师把课内作业分为预习性、讨论性、练习性和检测性四种。首先将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并把它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作为预习提纲,通过阅读课本尝试解决,并把疑点标出,这是预习性作业;然后把学生的疑点用投影展现,让全体学生讨论交流,分组说出看法,要求组长将本组的意见记录下来上交,此为讨论性作业;教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作重点讲解,及时布置练习,让学生快速演练,达到及时巩固,这是练习性作业;适当点评后,做几道检测题,检查目标完成情况,根据检测结果,把重点内容再做强调,总结归纳题型,此为检测性作业。每一节的课内作业教师可以印制成一份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经常提醒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及时检查、反馈,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效用。
二、设置研究型作业
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一些课题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可以安排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并在探索中相互提出问题,取长补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提出一个整体研究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研究温度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函数关系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更具体的任务目标,如何获得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自己的结论,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并集体撰写研究报告。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积极投入,相互参与,在这种合作交流中完成所学内容,得出正确结果。再如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题目:如果你家的地砖要进行重新铺设,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各种形状的地砖中选择你需要的?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小组研究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他们在作业课题的选取、数据的收集与统计中,体会到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一项复杂任务的,要靠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为他们日后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做事要有合作意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所产生的乐趣。
三、学生自编作业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数学作业的安排应留给学生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里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自觉地应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察、分析、探索,大胆动手编写作业题,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构。其中可以由课内走向课外,结合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提出新的与课本内容不同的见解和思维方法,并在编题中体现出来;也可以直接利用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编题;还可以构造开放性试题,教师给出思路提示,把解决过程留给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编制题目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编制。个人编制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有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的思考层次;合作编制题目主要是指让学生分别从自己平时积累的作业和测试中去寻找自己易错、易混的问题汇总、编制成一些单元考试试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总结编题解题的基础上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在教学的每一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例如在初一第一学期寒假,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复习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己编制有关必修1的测试题作为假期作业,学生的兴致挺高。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之间互评、互测。
四、设置分层作业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定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思想必然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安排不同内容的作业,使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矫正作业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某一单元学完后进行测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让他们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教师可以考虑利用“作业自助餐”来设置学生作业。“作业自助餐”里可以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目,紧扣当天所学的知识,以巩固新知为主要目的;B类为基础题,以当天所学知识为主体,适当“前联后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理解,同时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C类为发展题,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学生在“作业自助餐”里,可自主选择配搭作业,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不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也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如可以设置这样三道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做:
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对数学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层作业,可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改变以往作业量多质差、无针对性、无主动质疑、无创新性、形式单一、评价片面等弊端,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过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作业配置,加强作业反馈与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本文2010年12月获得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评比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伍新春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