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阈下的乡村建设迷障探析及对策研究
刘雄
【摘 要】现阶段,城乡二者的复杂性逐渐加强,反映了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不仅可以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而且可以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效用。本文基于生态美学理论,从生态美学理论的应用性、乡村建设迷障等方面作为阐述要点,最后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重塑乡村家园之美。
【关键词】生态美学;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29-0239-01
乡村,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也正面临着被城市“吞没”或同化的危险。本文依托于生态美学的视角,试图探析我国乡村建设出现的迷障,总结个人看法。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的应用美学,是基础美学与审美实践的中介,它研究了人们在生态意识指导下如何进行审美活动。
一、我国乡村建设迷障
(一)“沦陷”的乡村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Mendras)曾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农民终结论”的评判。他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思索,事实上他并非担心农民这个职业属性的消亡,而是对乡村逐渐泯灭的痛心隐喻。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打破了乡村人民原始的自然状态,因此乡村的自然属性也在慢慢减弱。
(二)乡村建设迷障
1.经济迷障
建设资金不足。乡村的各项建设比城市更具长期性与不确定性,基础与公共设施不完备,因此就更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虽有政府的投入与农民的自发募捐,但仅仅实现了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城市与乡村的人均收入差距虽然在逐渐缩小,但在医疗卫生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建设仍然不足,更需要进行综合改善。
2.文化迷障
乡村是文明的起源,其文化传承作用可见一斑,虽然加大了硬件建设的投入,但与保护历史传统存在偏差,更加追求实现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商业化,使得新乡村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在乡村中渴望的田园风光、小桥流水人家竟已成了奢望。应提高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常识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惠民政策。
3.法制建设迷障
在部分试点乡村存在政府以强制性行政命令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的现象,日益造成政府与农民对立的情况。政府为了“幸福”的构建,应在每个阶段进行周详规划与严密把控,而不是鼓励令人不安的想法,要让农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妥善处理农民问题,加强引导,才能实现乡村的振兴和农民的富足。
二、生态美学理论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在我国,生态美学理论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美学理论的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等美丽蓝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生态美学理论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给予理论基础与必要的经验指导。
(一)坚持生态开发,维护生态平衡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望衡认为:“生态不是一种美学范畴,而是一种审美视角,当生态成为审美视角时,生态就成为美的重要前提。”生态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种良性的维系作用,因此需要顺应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敬畏自然生态,维护好乡村的生态平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在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有效统一。
(二)塑造乡土景观,传承乡土文化
“生态美学是立足于审美体验,把人与宇宙的审美关系作为中心,对生态系统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互动主体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理论。”现实生活中,人们实则处于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致力于寻找和感受一种“诗意的栖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与传承,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态势已成大势所趋,文化交融亦是重要途径之一。
(三)树立正确生态观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途径之一,我们应始终对乡村的自然环境秉承一种敬畏的审美态度,大自然的美不外乎人性之美,毕竟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而非相互对立竞争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理念已众所周知,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共建,追求生态审美的同时也要倡导生态保护。
三、结语
生态美学依然处在构建过程之中,时势造实事,在可见的时期内,二者必将有所互利。美丽乡村之美在于历史记忆的原真性,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之路,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党和政府应该优化现实层面利益诉求机制, 完善部门职责, 发挥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J].学术研究,2013(01):122-131+160.
[2]齐甲子,洪京.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生态美学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5):41-45.
[3]周春媚.生态美学视域下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6):43-45.
[4]王莉娟.从美学视角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398-400.
[5]陈梦迪.浅谈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 话语权——极权主义的利器[J].青年文学家,2018,32:113-114.
[6]吴启越,刘雯.浅析网络时代抗争运动的视觉化嬗变与机理[J].戏剧之家,2018(36):219-220.
[7]吴启越,胡喆.浅析本土化真人秀节目发展与走向[J].戏剧之家,2019(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