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模型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李妍妮 赵福广

    摘要:在国家倡导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讨论热点。本文运用了知识转移模型本质特征,对中、美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比较,对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科学的设置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关键词:知识转移;课程;创业教育;经济

    0前言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在中国一些理工科院校的劣势就在于人文类资源匮乏,因此文科专业在此类院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然而在国家创业的号召下,文科人才培养也应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发挥理工类教学资源和师资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学而用之,用而学之,变知识为创业动力的意识,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的发展号召。

    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者还应用了知识转移模型对企业发展的战略从各个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日本的Nonaka等,知识转移模型对企业联盟的发展之启示在于它强调了隐性知识转移对整个企业发展成功的影响作用。

    1知识转移研究的背景

    知识转化是管理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所谓的知识转化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迁移及相互作用。知识转移通常是经过社会化才能得以实现。尤其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人们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通过转移、共享来完成交流,从而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王开明,2000)。徐京发等认为,企业的知识情境通常是由五个维度来确立的,包括文化性特征、战略性特征、组织结构及过程、企业环境和技术的运营等因素,它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决策。

    2研究过程

    本文作者通过网络及学术调研,查询与知识转移相关的理论及实践活动,尤其是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案例,从而为下一步将其应用到课程设置及实践活动作为依据。其次,开展对创业导向及过程的研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及开辟创业实践基地是必备的环节。

    第三,基于知识转移模型对于实践活动的研究。将知识转移模型应用于团队合作之中,无论是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还是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及合作的技能,学会共享,并利用互联网免费的平台加以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看知识转移的作用及目的,因为人类最初的社交目的和行为能够体现出社会交换的本质特征,人们把自己的知识共享旨在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实现互惠,同时并获得其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于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合作与发展至关重要。从总体上来看,社会环境的因素在现代社会能够通过网络,以社区为单位按照个人的主观意愿进行共享,从而影响彼此的行为和决策,通过这种渠道提升整个社区群体的知识水平(王成全,2001)。

    第四,对于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三方面。在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指导下,美国大学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根据院校自身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提供特色的服务。而我国各个高校目前还没有在此方面达成共识,很多院校仅仅把这种途径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从本质上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业的动力。此外,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而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在摸索之中,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够鲜活,教学案例也不够与时俱进,实践教学对接相对薄弱,尤其是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设计,关联性不强。美国大学创业实践活动十分丰富,有专门的实践导向型课程,而我国创业实践课程很少,以创业竞赛等活动来代替课程实践。

    3研究结论

    3.1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模型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网络及学术调研,查询了知识转移相关的理论,其中知识转移的5个阶段包括知识的提出、知识的共享、对知识价值的评价、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采纳。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采用这5个阶段的学习和分享,能够用知识转移的方式提升协作的效果。

    3.2社会化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为例,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学生四年的课程安排的历时方式建立起来的。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四年教学总学时为2560,学分总计200.5,其中理论课程59门,实践课程15门。通过调研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商务课程数据如图表六所示,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看出,商务相关课程学时总计为974,占总学时的38.5%,其中理论课学时为640,实践课334学时;商务相关课程学分共计52.5,占总学分的26.2%,其中理论课学分37.5,实践课15学分;商务英语理论课程17门,占总理论课程的29.3%,实践课程10门,占总实践课程的66.7%。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随着英语专业基础课的完成而增加,商务实践课程的增加幅度没有商务理论课程增加的幅度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原因就在于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人们经验识解的规律,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共享也要符合此规律,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经验的逐步构建过程,从而能力也随之加强,体现在本校外语学院,课程设置的变化后学生创业的人数也比5年前增长了10倍左右。

    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中,商务英语基础课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商务理论课的铺垫,其实践环节也为以后的实践课程打下了先期的基础,从本质上看它在总体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了导论课的作用(阮绩智,2007),在课程内容上会涵括后续课程的基本主题。为了达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商务英语相关课程应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首先是具有主动性,因为它要求课程必须有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并且要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因为体验是生活中学习的最好方式,商务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在外在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全面的发展。②其次是具有探索性,因为兴趣与好奇是教学中最好的兴奋剂。商务实践的过程是多数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情境,神秘感的吸引力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未知的商务世界。通过感性的认识形成理性认知行为,并通过思考、决断与反思最终产生自身的体验,从而得出新的经验态度及自我成就感。③第三是具有刺激性,实践的过程也是竞争的过程,由于商务课程的国际性与实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种不可预知结果的刺激,同时商务贸易带来的利润对学生来说更是成就的象征,为了取得物质上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主动去接受挑战,而这种激励是在不断的长期动态活动中持续存在的。④第四是具有实用性,商务世界的业务来源于生活,它通过外在的生活经验内化为商务知识的实践与学习,这种内化不是学生在开始时就期望的,而是由于其未来职场的需要而强化的,因为学生商务知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及生活具有实际的意义(吴亚,2004),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商务实践课程是体验式学习的典型代表。

    因此,商务实践课程体系中应该更重视挖掘一些学校以外的社会教学资源,比如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与政府及民间机构合作参与一些大型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利用本地区的产业特色优势和自身专业优势参与一些国际的赛事和比赛服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务环境,提升学生的商务综合技能(衣保中,2000),用这种方式使教学活动拓展到社会中,突破教室围墙而面对社会的真实挑战,切实的解决国际商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知识的转移模式才能达到商务教学之目的。

    4结论

    知识转移是学生提升自我经验的有效途径,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和计划应围绕社会的需求进行,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在显性和隐性中流动,个体之间的知识分享也通过相似的模式得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构建思想能够展现社会个体具有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知识转移评价中,结合定性说明的方法,通过自我评价、老师评分、学生互评来衡量知识转移的效果。